“逐绿”而行 四川亮出能源化工产业新名片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12-13





  自去年9月我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总体目标以来,四川积极响应,高位谋划,迅速行动。今年12月初,四川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又审议通过《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统筹谋划、前瞻布局四川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为培育增长新动能、厚植发展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作为四川省“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也是“5+1”现代工业体系的“主力军”,四川能源化工产业顺势而为、“逐绿”而行。产业特色优势明显、布局日趋合理、骨干企业梯次发展、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张全新的 “绿色名片”呼之欲出。


  根据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今年,四川省绿色化工产业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1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四川能源化工产业,正焕发出“绿”意盎然的勃勃生机。


  “绿”在质量 企业提质升级


  机器轰鸣,工人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生产线上产出的“废水、废渣、废液”都被再次循环使用,没有任何污染物排放。在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川金象)的生产车间内,一条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正有序运作。


  “我们产业链最大的亮点就是能将天然气全数利用,做到绿色循环。” 川金象总裁唐印告诉记者,在生产过程中,天然气经过加工变成合成氨,合成氨加工成为双氧水、氨水、液氨。与此同时,合成氨经过氨碳分离加工成尿素或者硝酸,尿素或者硝酸又可分别加工成三聚氰胺、93%硝铵溶液,三聚氰胺和93%硝铵溶液分别又可加工成各类三聚氰胺产品与肥料。


  一头是原料天然气,在生产线上几番“轮回”,在另一头“再生”为化工各系产品,生产零排放。从“单一消耗”到“循环利用”,企业生产在“创新中循环、绿色中增效”。 2019年,川金象被工信部认定为“绿色工厂”。


  “公司近年来还在不断引进创新技术和装置,今年来我们投入研发技改费用已近亿元。”川金象党委办主任刘首涛表示。


  不止有川金象。走进一家又一家能源化工企业,绿色节能发展模式处处可见,绿色化工产业链正不断提质升级。


  在南充经济开发区化学工业园区内,四川能投化学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在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的同时,还在计划引进新的发电机组,每天可以发电40万度。“检修设备和更新升级发电机组都是为了节能增效。”该负责人表示,能投化学作为西南片区最大的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企业,其加工后的产品,主要为下游企业提供聚酯类生产材料。通过对设备进行节能环保升级,不仅能推动绿色生产,公司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企业自觉调整生产结构,产业提质升级也刻不容缓。


  今年,四川全力推动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期间,自贡、广安、眉山、达州等市成功签约中昊晨光2.6万吨每年高性能有机氟材料、昊华西南清洁能源催化剂、赣锋锂业推进锂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重点化工项目超20个,总投资逾500亿元,为绿色化工产业注入新鲜血液,再添强劲动能。


  据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化工产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成都、眉山、宜宾、泸州、遂宁、南充、广安、达州8个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基地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广安经济开发区、眉山金象园区、四川大英经济开发区、乐山盐磷化工循环产业园区等发展前景良好的化工产业集中集聚区68个。


  一个个高质量、高效能的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已在全川各地发展壮大。


  “绿”向创新 攻克关键性技术


  绿色化工产业提质升级,布局范围不断拓宽的同时,四川也在进一步推动相关技术创新,为产业壮大作好支撑。


  目前,四川省拥有四川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设有化工、化学专业的高校7所,化工职业技术类院校2所。同时,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中科院成都有机所、中物院化工材料研究所、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等科研设计单位也“扎根”四川。强大的“智囊团”为绿色化工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依托丰富的高校、科研基地等资源,四川省绿色化工产学研协同创新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推进,连续多年荣获省科技进步奖。


  就在今年,中蓝晨光、华融化学等15家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广安利尔化学、同舟化工等20余家企业成功创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氢气规模化提纯与高压储存装备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油气与化工行业二氧化硫深度减排及硫高效回收关键技术”荣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一个个技术创新奖项更加鼓舞着四川省绿色化工产业前进的脚步。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关注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绿色(低碳)安全基础等技术,鼓励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加强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突破一批关键性技术。”经济和信息化厅化工产业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十四五”开局之年,四川省提早谋划布局碳中和创新中心,加快打造大连理工成都研究院等研发中试平台,推进一批工程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制造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绿色化工产业发展将向高端、高附加值、多元化方向迈进。


  四川省绿色化工产业2022年营业收入力争突破5500亿元,推动产业再上新台阶。


  “绿”出活力 扩大产业“朋友圈”


  一直以来,四川省在能源化工产业的氯化法钛白粉、聚碳酸酯、聚酰亚胺、环保水溶性肥料、草甘膦、草铵膦等化工原料生产领域具有很大的技术优势。但只有技术优势还不够,扩大产业“朋友圈”,鼓励本土技术与外来资本融合,补链延链强链,实现上下游互补,才是我省绿色化工产业瞄准的下一步发展方向。


  今年来,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东风”,四川省经信部门积极推动成都、眉山等8个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基地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化工产业对接,充分整合川渝之间的资源、产业、人才等优势,主动作为。同时,两地间建立长江上游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协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统筹推动两地化工产业合作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两地经信部门还组织开展化工及新材料对接活动,围绕多个产业链开展广泛合作,实现川渝两地化工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不局限于川渝两地,四川省绿色化工产业的“橄榄枝”还抛向沿海等地城市。依托化工园区,以产业链为纽带,今年,经济和信息化厅组织重点市(州)、重点化工园区“走出去”,来到浙江、山东等地开展产业推介、招商对接,引进一批重点公司、企业来川投资发展,聚合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实现同频共振。


  以绿色循环、资源高效利用为特征,力争生产技术领先、开展行业合作拓广产业链。瞄准绿色发展目标,四川能源化工产业正高举绿色大旗,亮出一张崭新的“绿色名片”。


  转自:四川经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四川打造“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新格局

    3月10日,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南充市仪陇县举行全省“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现场会。会议就如何借助农村电商实现精准扶贫,展开讨论。
    2017-03-21
  • 四川力争到2020年白酒产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

    四川白酒产业将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突出产业创新、绿色、开放发展,力争到2020年白酒产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支撑饮料食品万亿元产业打造
    2017-03-21
  • 四川多举措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四川老工业基地是指国家“一五”“二五”计划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布局建设、以重工业骨干企业为依托聚集形成的工业基地,以及以本地区矿产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工业城市
    2017-03-22
  • 今年四川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完成1.8万亿元产值

    近日,四川省科技厅透露,今年该省将组织实施150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 8万亿元,增长9%左右
    2017-03-23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