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万人口如何高效管理 成都提出数字经济赋能城市治理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12-16





  数字经济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也是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核心要素。尤其是在我国人口正向大城市、都市圈集中的背景下,如何以数字经济赋能城市治理,则更显重要含义。


  日前召开的2021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再一次向外界展现了数字经济在成都的“快速生长”现状。同时,2020年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居全国城市第四、跻身超大城市之列的成都,也在不断探索以数字经济实现城市更智慧化的治理的路径


  日前发布的《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又再一次提出“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分析人士指出,成都通过数字经济赋能的方式,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径,将成为成都加快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所在。


  成都发力数字经济建设


  2021年的成都创交会,将“智慧城市”的建设赋予新的意义——在成都正大力建设公园城市的背景下,本次会议云集了国内众多经济学家、智慧城市建设专业人士,以“智慧城市+公园城市”建设为突破,探讨如何让城市的宜居、生态、智慧并举。


  同时,会议还提出与迪拜共谋智慧城市、智能生活、智慧物流、智能经济等领域交流合作,探索打造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协同创新合作平台。


  就业内专家观点看,成都的智慧城市建设,有良好的产业生态作为基础支撑。如经济学家马光远表示:“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0065.7亿元,成为首个万亿级产业,为产业数字化打下了坚实基础。电子信息产业将助力成渝经济圈打造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也认为,成都近年来在数字经济领域频频发力,在软件服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数字娱乐等领域形成了竞争优势,将为成都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一个共识是: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也是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


  成都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成都在2017年就组建了政府数据资产运营商——成都市大数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8年授权成都市大数据集团开展政务数据市场化增值服务,以政府数据开放与应用为先手,推动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


  此后,一系列行业应用新样板开始出现,并在不同领域持续打造差异化、场景化、智能化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并建设了包括天府蓉易办、审计大数据平台、产业功能区信息化系统、天府扫码记等多项城市标杆项目。


  成都市新经济委副主任周洪表示,围绕解决城市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交通拥堵、政务服务响应滞后等问题,成都着力打造“城市大脑”,构建全天候、全时段在线监测、分析预测、应急指挥的智能城市治理运行体系,建成城市服务中心、治理中心和指挥中心,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社会诉求“一键回应”。


  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市的政务服务审批事项实现100%网上可办,打造环保监测、应急管理等43个指挥决策和综合管理的智慧应用场景,网络理政平台受理群众诉求解决率93.4%,群众满意率94.9%。


  根据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信息协会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显示,在针对45个城市居民的数字生活满意度问卷调查中,成都排名第六,这成为成都数字经济赋能背景下,居民获得感持续增强的体现。


  在人口迈进2000万大关,地区生产总值或将在年末突破两万亿的背景下,成都作为超大城市的形态也越来越突出。管理一座超大城市,无疑是在驾驶一艘巨轮,如果说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巨轮的航速,则城市的管理,决定了巨轮的稳定。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朱春奎指出,智慧城市的奥义在于运用科技创新赋能,破解超大城市的城市病,同时数字经济也可以推进城市治理机制设参与公开、过程透明、共识导向、依法行事、权责分明。


  将打造数字经济高地


  2020年发布的成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提升城市智慧韧性安全水平,推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1年1月,《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建设工作方案》也明确:成都市是创新发展试验的核心区域,要提高数字赋能城市治理能力,开展超大城市智慧治理。这表明,超大城市的智慧化治理模式,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成都努力发展的新方向。近期,围绕超大城市的治理,成都也不断在进行各方面的探索透。如9月29日,成都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提出,要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等方面,谋划推出一批原创性、原动力改革。


  而在9月11日召开的成都市安全生产工作会,也提出要精准有效实施防范措施,强化科技赋能,大力引进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加快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安全运行态势“ 一屏全观”、安全运行调度“ 一网统管”、安全风险处置 “一键响应”,让“硬核科技”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这表明,科技力量也在不断刻入这座城市的创新基因之中,以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发展不断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


  目前,最高运算速度达10亿亿次/秒的成都超算中心已建成投运,则将成为成都发展数字经济的核心支撑。此外,成都以电子科技大学和高新区软件园为代表的高校和载体平台,也源源不断的向成都提供发展数字经济所需的基础人才与孵化场景,共同推动了成都在算力、数据、算法等方面的进步。


  此外,成都市建立了成都全域医联工程和成都“应急管理一张图”场景,分别从关系社会发展与民生的两项重要领域——公共卫生安全与灾害应急响应方面取得突破。


  数字经济赋能成都的城市管理,也体现在疫情防控中。不仅在2020年疫情爆发后,成都快速响应,利用数字技术推出的“天府健康通”成为城市防疫的重要“防火墙”,在流调溯源、风险排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成都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复市复学强有力的支撑。


  《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还提出,要拓展成都智慧治理中心平台功能,聚焦城市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丰富“城市大脑”“智能感知网络”“城市数据湖”等智慧场景应用,探索都市圈数字协同治理。


  “我们将持续创新超大城市智慧治理模式”,周洪说,如聚焦超大型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提升“城市大脑”支撑能级,建设国内一流的新型智慧城市样板和全国“数字政府、智慧社会”典范城市。


  转自:21世纪经济报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成都高新区力促新经济步入创新“无人区”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正处于新旧动能的转换当中,不断涌现出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为代表的新经济,并且逐渐演化形成一片看得见的“新大陆”。
    2017-03-22
  • 成都绘就千亿会展产业版图

    日前,记者从成都博览局获悉,2月20日,成都市政府正式批复《成都市会展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成都会展业总收入将突破千亿元。
    2017-04-10
  • 成都依托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深化央地合作

    近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成都)、成都天府新区质监局、成都高新区质监局、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在成都举行制造业标准化工作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进一步深化“央地协力、共建共享”的标准化合作新模式,助推成都现代制造业攀升...
    2017-04-11
  • 成都高新区“放管服”再提速

    近日从成都高新工商局获悉,今年成都高新区正通过推进工商窗口全业务办理、开启“互联网+政务”微信办事大厅、率先试点企业简易注销登记等新举措,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2017-04-1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