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成都海关统计,今年1月至7月,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3130.8亿元,增长11.7%。
经过十多年发展,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入驻企业超80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全球超过一半的笔记本电脑CPU、iPad产自这里。成都海关持续推进监管制度创新,首创“区间结转”监管方式,应用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客运货”“综合保税区寄售维修”等监管模式,创新推动“区区流转”“分送集报”改革、综合保税区设备零配件便捷监管模式和综合保税区“同企跨片”业务改革落地,助力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发挥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
2024年以来,为支持综保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成都海关批准设立四川首家寄售维修型保税仓库,专门存储、寄售维修进口设备所需零配件。该关创新实施进区(仓)预检验、分送出区(仓)货物条码追踪等监管方式,满足企业对零配件的即时需求。
“对于集成电路企业来说,生产车间需要24小时不间断运作,当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件需要在2个小时内送到工厂,避免出现设备宕机导致产线停产或良品率下降等情况。寄售维修保税仓库的设立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泓明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海说。
此外,“集中查检”也是海关支持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发展的便利化举措。成都海关所属锦城海关通过场地、货物、查检人员“三集中”,叠加预约通关措施,正常进出口货物实现“随到随检随走”,有效提升通关时效。(通讯员 马 强 梁 敏)
转自:中国国门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