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川渝两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是四川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迎来的重大机遇,是德阳继三线建设、改革开放后迎来的第三次历史性机遇,也是绵竹的历史性机遇,对绵竹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今日,记者团走进德阳绵竹,一同见证了乡村振兴的成功实践、千年老窖的醇香传承以及小学教育的与时俱进。
建设高质量产业集聚地,将“工业强市”进行到底
绵竹市委书记李栋提出,建设高质量产业集聚地,进一步提升绵竹的产业竞争力,把“工业强市”的美好愿景进行到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特色农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绵竹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曾经的宫廷贡酒,如今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这就是绵竹剑南春。走进剑南春酒史博物馆,馆内收藏展示的中国名酒剑南春在其1500年发展过程中的文献资料和文物器皿,将直接大家带入到那悠远的过去。整个博物馆共有五个展块,展示有各种文物600余件,图片资料百余件。据《唐国史补》记载,早在一千多年前,盛唐王朝就将剑南春列为了宫廷贡酒,这也标志着剑南春作为国酒的历史地位源远流长。据介绍,馆内有一块“南齐永明五年”的纪年砖,该砖是1985年剑南春对窖池进行维修时发现的重要文物。按照历史编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这块砖作为佐证,它印证了“剑南烧春”绝无仅有被载入《唐国史补》的朝廷正史中。
剑南春的发展是绵竹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一个企业的稳步发展,一个重点项目的坚定推进,是市委、市政府目标的锁定、战略的部署的见证。记者走进剑南春万吨陶坛库,观看了白酒贮存的方式,巨大的空间满满酒坛。
打造高颜值旅游目的地,将“文旅名城”进行到底
今年以来,清平镇积极践行“两山”理论,按照市委提出的产业转型第二阶段“矿区变景区、颜值变产值、家园变花园”的指导思想,整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好“全域旅游”发展品牌,新建了景区服务站、小火车旅游环线、两山湖、矿工广场、棋盘村棋盘文化部等一批特色旅游项目。
“日前,大熊猫国家公园清平入口社区正式开放,标志着德阳地区首个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正式开放。”清平镇党委书记王愉告诉记者,该镇将以入口社区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和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村镇风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内容,倾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旅游IP,加快推进清平产业转型发展。
绵竹将以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为抓手,建设高颜值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提升绵竹的旅游影响力,把“文旅名城”的美好愿景进行到底!打造景区景点,让游客有得游;建好交通系统,让游客方便游;完善配套服务,让游客舒心游。
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将“美丽家园”进行到底
据绵竹市教育局局长刘强介绍,为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市委、市政府主动对接四川师范大学共谋合作事项,并成功引入川师大的优质教育资源,助力提高绵竹市基础教育区域水平,真正实现“名校建在家乡,孩子读书不用远走他乡”的惠民目标。
目前,川师大绵竹附小已正式投入使用,学校设置45人标准班级36个,共设置1620个学位。在川师大绵竹附小不远处的川师大绵竹附中也在加快建设之中,预计2021年9月投入使用,学校设置50人标准班级36个,共设置1800个学位。
引进四川师范大学,实现“名校建在家乡,孩子读书不用远走他乡”的惠民目标,是绵竹市委、市政府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实施的众多惠民工程中的一项。绵竹市委书记李栋表示,通过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单位、争创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铁腕治污等工作的开展,做精城市、振兴乡村、优化环境、建美家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绵竹成为“近者悦、远者来、居者安”的宜居之城。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