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德阳·教育兴国,城乡一体与思想道德建设齐头并进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1-05





11.jpg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不断激发农村教育活力


  德阳市将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明确目标,制定措施,落实职责,加快进程,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农村教育活力不断激发。

20201105140213538.jpg

(图注:广汉学生在特殊党费援建的新校园快乐学习和生活)


  优化办学条件,城乡教育更均衡


  各县(市、区)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设置和办好村小学或教学点,形成有乡(镇)中心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村小学、教学点的合理学校布局结构。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将闲置校园校舍合理调配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或举办幼儿园。


  同时,优化办学条件,2020年市中心城区启动新建公办小学3所、中学3所,将新增公办小学学位5760个、中学学位4350个。


  另外,各县(市、区)将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并建立起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机制。2019年,全市补充730余人到乡镇学校,占补充教师总数的67.5%,音体美、英语等乡镇紧缺学科教师得到有力补充。

3.jpg

(图注:什邡市隐峰学校开展空竹队训练)


  强化关爱帮扶,城乡教育更公平


  建立健全控辍保学机制,落实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学校和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控辍保学责任,落实辍学学生劝返、登记和报告制度,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按照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250元的标准,农村学校50%、城市学校20%的资助比例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并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寄宿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做到 “应助尽助”“应补尽补”。


  推进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通过特教班、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建设资源教室,落实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残疾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全市各类适龄残疾儿童共有2612人就读,“三残”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2020年有21名残疾学生进入什邡特校职业高中部就读,有4名残疾儿童进入什邡学前班就读。目前正在积极推动德阳市特殊教学学校举办学前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


  深化综合改革,城乡教育更高质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课程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构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中江县聚焦“三个一”(围绕一个目标—绿色升学率,营造一个氛围—比赶超的竞争氛围,做好一个设计—县域内课改顶层设计),全面推动县域内教育教学改革。

4.jpg

(图注:中江县石垭子小学学生泥塑活动)


  深化教师“县管校用”改革。从管理平台、编制、岗位设置、“县管校用”教师选聘、激励机制等方面着力,推进教师资源在城乡学校之间科学配置。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力度。按照县域内教师不低于10%、骨干教师不低于20%目标开展城乡教师合理流动,交流的教师已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应交流的专任教师总数的10.46%,交流的校长已占应交流总数的28.04%。


  深化校际协同改革。大力推进校际协同共建工作,开展对口帮扶和一体化办学,提高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旌阳区构建“联盟群”,以线贯穿,多样态打造“1+1”教育集群。广汉市建立领办支持型协同办学、指导合作型协同办学、引进合作型协同办学三大协同体系。什邡市采取“优质学校+潜力学校”的“1+X”组建方式,组建四个校际协同发展联盟。绵竹市建成城乡教育联盟(1+4)和政府牵头成立的两大连锁学校,创立“名校长工作坊”和“名师驻校工作室”。中江县推进城乡学校“1+1”“1+N”结对共建提升计划,成立45所结对帮扶学校。罗江区组建“五联盟一集群”。落实《德阳市教育局帮扶中江县南片区教育质量提升实施方案》,集中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对中江南片区的31所薄弱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工作,通过送教送培,有力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德阳多措施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近年来,德阳市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力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未成年人成长需求出发,政府关爱推动、学校创新探索、家庭和社区广泛参与,坚持思想引领、丰富教育内涵、创新教育形式、注重合力育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推动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力量更强、方向更准、过程更实、成效更优。

5.jpg

(图注:“小扣子心灵直通车”心理健康关爱行动)


  把牢灵魂主线,“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9 月1 日,以“奋进向明天”为主题的2020 德阳《开学第一课》大型公益节目开播,由德阳本土人物讲述德阳学生身边事,鼓励学生牢记时代使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做脚踏实地、不尚空谈的时代新人。德阳开学第一课是全市德育品牌课,每年秋季开学第一天与孩子们相约,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受到师生一致好评。


  德阳市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未成工作的灵魂主线,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要求,通过有效的举措、扎实的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注重课堂引领、注重榜样示范、注重实践育人、注重文化传承。德阳市立足本市特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绵竹年画、德阳潮扇、三星堆古蜀文明等文化,常年开展经典诵读、戏曲进校园、传统武术进校园等活动,创建全国中华优秀传承学校3所、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4所,四川省中华优秀传承学校6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2所,市级优秀书法学校100所, 引导青少年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坚定文化自信。


  德阳市教育局局长屈直说:“坚持立德树人就是要紧扣时代主题和方向,把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各个方面,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 ‘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引导青少年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追求。”

6.jpg

(图注:2020年德阳开学第一课“奋进向明天”)


  夯实两类阵地,丰富思想道德建设内涵


  全面加强文明校园建设和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是德阳市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载体的重要举措,也是打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阵地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德阳市扎实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全市各学校参与文明校园创建率达100%,形成国、省、市、县四级文明校园体系,呈现“校校创建、班班参与、人人实践”的文明校园创建格局,2020年申报第四批德阳市文明校园48所,推荐省级文明校园4所,保持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9所。


  乡村学校少年宫是农村孩子非常重要的成长阵地。在德阳,乡村学校少年宫好比星星之火,实现了全覆盖,正在点燃着孩子们的梦想。少年宫的活动项目丰富多彩,立足德阳特色文化积极打造“一校一品”“一宫一品”的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特色,开设有空竹、创客、陶艺、舞龙、年画、川剧、足球、围棋等80余项乡村学校少年宫课程,做到学生参与率100%,项目开课率100%。

7.jpg

(图注:2020年德阳市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活动走进四川省东汽八一中学)


  聚焦家校共育,打出“协同育人组合拳”


  “孩子今天的状况是家长和孩子沟通互动的结果。”一场家长讲堂在德阳市岷山路小学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上课的人不是学校老师,是一位学生家长,而这堂课是德阳市岷山路学校家长夜校的内容之一。如何打造家庭教育工作广阔平台,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格局?德阳市打出了系列组合拳。


  家校联系载体多样化。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家庭教育沙龙等,保证每学年至少组织4次家庭教育知识培训,每学期开放1-2次教育教学活动,在这过程中,形成一批如《呼唤家教自觉的家长班级课实践研究》《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失衡调查与思考》的课题研究。


  家校共育形式科学化。德阳市各级各类家长学校通过开展家长班级课,构建了一套促进家长自觉提升家教水平的成人教育模式,开创十余类“家长班级课”课型,如“三步五环课”“猫爸猫妈课”等,率先在全国提出家长学校就是学校教育“第三课堂”的鲜明主张,促进家校共育形式科学化。


  家校建设制度规范化。德阳市高度重视家校协同工作,制定《家校联系制度》《家长学员考勤制度》《优秀家长评选制度》等规范,坚持普及普惠、规范优质为发展目标,全市中小学100%建立校级、年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创建了县级以上示范家长学校44个、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社区1个,四川省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5个,广汉市被评为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先进实验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

8.jpg

(图注:2020年新时代好少年发布会现场)


  关注心灵成长,营造“健康安全空间”


  为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德阳市充分发挥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作用,通过电话、授课、网络、面询等方式,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实施德阳市校-医共建师生心理关爱行动,2020年组织国家、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开展心理健康直播课9期,观看人数达700余万,惠及全市50余万学生家长,辐射其他市(州)家长及社会人士约650余万人。组织“小扣子心灵直通车”进社区20余次,《感悟生命之重》等主题班团队会课获省级媒体报道。随着一系列措施的落地,许多孩子作息不规律的习惯得到纠正,沟通能力增强,生命意识得以确立,文明健康的成长方式和行为习惯逐步形成。


  与此同时,在全面深化“警校共育”工作的基础上,德阳市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每年举办各类法治宣传活动400余场次,扎实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零受侵害社区(学校)创建”“法律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并持续开展未成年人“五防”(防灾害、防意外、防性侵、防拐卖、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创建“五防”示范学校88所,开展示范课1100余场次,覆盖未成年人超10万人。

9.jpg

(图注:德阳市“校-医共建”心理健康关爱主题教育活动讲座)


  德阳市教育局副局长吴艳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全社会都要关心帮助支持青少年成长发展,德阳市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持续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方式方法、打造工作品牌,推动德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转自:四川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