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楚雄复烤厂时,我总忍不住放慢脚步——不是因为自己对这陌生的环境感到小心翼翼,而是眼前的景象实在颠覆了我对“工厂”的固有认知。这里没有想象中轰鸣的噪音、弥漫的烟尘,取而代之的是成排的小叶榕在微风中摇曳,化检室前的湖泊倒映着蓝天白云,就连生产区的围墙边都爬满了粉色的、淡黄色的蔷薇。后来才知道,这座看似“不像工厂的工厂”,早已把绿色发展的基因刻进了每一个角落,而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亲眼见证着这场关于生态与责任的实践。

(绿意盎然的厂区环境 王年 摄)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厂里那座不起眼的中水站。第一次跟着周师傅去参观时,我还疑惑这么小的建筑能发挥多大作用,直到看到处理池里的水从浑浊变得清澈,才明白它是厂区水循环的核心。原来,复烤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过去这类废水处理起来是个大难题,而现在通过中水站的多道处理工艺,废水不仅能达到排放标准,还能变废为宝,处理后的水会被输送到厂区的各个绿化区域,灌溉着我们脚下的草坪、路边的树木。在楚雄复烤厂,“循环”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流淌在厂区里的绿色能量。

(中水处理池 王年 摄)
如果说中水站是“节流”,那锅炉改造就是厂里“节能”的重头戏。我刚入职时,老员工们总提起过去的燃煤锅炉——不仅能耗高,还会产生大量废气,每天都需要专人清理煤渣。而现在,厂区里运行的是全新的天然气锅炉,银白色的设备整齐排列,操作间里只有电脑屏幕的微光和轻微的运行声。师傅告诉我,自从换成天然气锅炉,每年能减少大量的碳排放,能耗也大大降低了。更让我惊讶的是,厂里还在生产车间安装了自动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每个环节的用电量、用气量都能实时显示在中控屏幕上,一旦出现能耗异常,系统会立刻报警。有次我跟着生产加工车间的同事去车间巡检,他们指着屏幕上的数据说:“现在我们不仅要‘节能’,还要‘智能节能’,让每一方天然气都用在刀刃上。”

(楚雄复烤厂锅炉房 王年 摄)
楚雄复烤厂不仅有着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更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温情反哺,在这里待得越久,就越能感受到这里的“温度”。每年重阳节前夕,党支部都会组织员工去当地的养老院看望老人,我们会带着米、油和生活用品,陪着老人晒太阳,唠家常。有一年,一位老爷爷拉着我的手说:“你们一来,养老院里就热闹多了。”除了看望老人,厂里还和县妇联合作,给周边村子的留守儿童送书籍和文具。今年“六一”儿童节,厂里的职工们自发捐款,对照留守儿童们写的心愿单购买了一批小礼物,实现了他们的微心愿。此外,厂里每年都会给当地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很多周边村子的村民都在这里上班,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有一定的收入。

(楚雄复烤厂职工给留守儿童献爱心 王年 摄)
现在的我,每天走在厂内的道路上,看着绿树成荫的环境、高效运行的设备、同事们温暖的笑脸,总会想起刚入职时领导说的话:“楚雄复烤厂不仅要做烟叶复烤的‘优等生’,更要做绿色发展的‘先行者’、社会责任的‘践行者’。”我想,楚雄复烤厂的故事,从来不是单一的生产故事,而是一首关于绿色、责任与温暖的歌。这里的“金山银山”,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眼前的绿水青山,是周边居民的期盼,是职工脸上的笑容。作为一名青年员工,我为能加入到楚雄复烤厂这个大家庭而自豪,也相信在未来,这座厂区会继续奏响更加动人的生态与责任之歌,让绿色的生态与金色的烟叶一起,在楚雄的土地上绽放更美的光彩。(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楚雄复烤厂 王年)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