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产经头条 > 正文
新一轮行政审批改革 珠三角唱响“三字诀”

        编者按 近日省政府召开全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启动市县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意味着,广东各级政府再次开启简政放权大幕,再造体制竞争。

        按照省里部署,珠三角各市纷纷吹响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号角。目前,各地改革进度如何,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思路和亮点?新一轮行政审批改革,如何打破既得利益格局,唱好“减、放、转”三字诀?南方日报记者在珠三角多地走访调查,“时局·南粤”版与各地观察联合推出报道“问道珠三角行政审批改革”,试图求解改革之路。

        一     如何“减”

        惠州启动第五轮改革,行政审批事项减幅将达67%以上,达到市级自行设置“零许可”和“零审批”的改革目标。

        佛山本月拟完成权力清理,拟9月公示,各单位要上报取消、转移、下放、购买服务、保留的职能目录。

        新一轮行政审批改革最突出的就是三个字:一是“减”,减少手续,取消审批、压缩审批;二是“放”,整个管理权限下移,面向基层;三是“转”,政府把一些需要转移的管理职能转移出去,转到有资格和合法的社会组织。这三方面的核心任务则是“减”。

        “减”字诀如何唱响?

        最近惠州全面启动第五轮行政审批改革,与上一轮改革相比,此次改革后,行政审批事项减幅将达67%以上,被认为是历年来改革成效最突出的一次改革。除了简政,在此次改革中,惠州更加重视改革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减、放、转”并用,不仅从源头上清理审批事项,还大幅度向县区放权,县区没有条件实施的,就向社会组织转移。

        惠州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轮改革不仅较好地体现了行政许可事项进一步精简和管理重心下移的改革取向,而且还全面取消了非行政许可领域一些部门利用“红头文件”、规章等对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提出的限制性规定,达到市级自行设置“零许可”和“零审批”的改革目标。

        改革进度较快的顺德,日前就该区公安局“权力清单”征求意见,标志着顺德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而以顺德为样本,佛山全市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已于今年5月启动。与全省审批改革更进一步的是,此次改革把所有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改革的范围,即除了行政许可、非许可类审批外,日常管理的便民服务事项也纳入本次改革范围,并成为清理的重点和主要内容。根据改革时间表,佛山本月拟完成权力清理,拟9月公示,各单位要上报取消、转移、下放、购买服务、保留的职能目录。

        二    如何“放”如何“转”

        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迈入体制轨道。顺德大量的行政审批事项将由社会中介机构和专业组织提供服务,最终将形成中介组织服务社会、政府监管中介组织的模式。

        除了简政,如何放权直接关系改革成效。

        如何通过改革切实解决政府管理错位和越位的问题,以便投入更多精力处理缺位的问题,使政府真正转变职能,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水平?这是顺德改革指向的命题。

        顺德探索以“大部门—小政府—大社会”为路径,重构政府权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其中尤值得一提的是“放”和“转”,即向社会放权,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自主解决、市场机制能够自行调节、社会组织通过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转移出去。

        上月,顺德陈村总商会承接陈村镇政府职能事项签约仪式上,陈村镇6个行业主管部门把15项政府事项转移给陈村总商会。有分析人士指出,尽管目前主要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将政府部分职能向总商会转移,但顺德区已迈出加快放权社会的实质性一步。

        行政审批改革不仅仅是简政放权,制度配套、监管同样不可或缺。顺德区审改办副主任闵乐萍就表示,改革之后,政府工作的中心将逐渐转移到审批事项标准的研究和后续监管上,大量的行政审批事项将由社会中介机构和专业组织提供服务,最终将形成中介组织服务社会、政府监管中介组织的模式。

        目前,多地正探索从制度配套和信息化手段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监管体系,比如:对承接服务的社会组织实施“优胜劣汰”、推进网上审批服务让权力阳光运行等。

        三     如何增效

        “深圳市政府投资项目跨部门协同办理改革”目前已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瞄准政府办事窗口背后庞大的政府行政审批运行体制和流程优化再造,再次为全国优化行政审批改革路径“试水探路”

        “减、放、转”之外,敢于改革的深圳再次为全国优化行政审批改革路径“试水探路”,从体制、机制到方式、手段,进行触及审批制度的深层次创新。

        据悉,经过两年准备,“深圳市政府投资项目跨部门协同办理改革”目前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这场瞄准政府办事窗口背后庞大的政府行政审批运行体制和流程优化再造的改革,掀开深圳第五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大幕,将成为深圳行政审批改革的新突破。

        “为什么几轮改革下来,审批事项会陷入清理—膨胀—再清理—再膨胀的怪圈?为什么一些改革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只停留在纸面上?”这是在采访中,记者反复听到的主导改革的政府部门和“跑审批”的企业提出的共同疑问。

        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一些审批难以提速提效的重要原因,在于这个审批链条流程的不通、不顺。比如,此前的一些改革由于没有做到全流程、全覆盖、全监管,造成大量由政府部门下属事业单位执行或者由外面技术机构来帮忙完成的“类审批”事项游离于改革之外,没有进入到改革设计的流程图和纳入到信息共享平台,形成改革的“断层”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深圳新一轮的行政审批改革向难而行。在与办事窗口联系最紧密的政府行政审批领域,向“政府投资项目审批”这个涉及行政部门多、审批环节复杂的链条“开刀”。深圳的大动作是,首先进行业务梳理,把一个政府投资项目,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竣工这个审批链条上涉及的所有审批主体、审批事项等都摸清楚底数;然后,搭建起跨部门协同办理平台,将各审批部门的信息系统接入到统一平台上,实现政府投资项目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保证审批链条系统数据与信息的流转顺畅。

        据记者了解,跨部门协同办理平台目前已经进入到实操阶段。两周前,政府投资项目审批链条涉及的16家单位中,4家最核心单位——发改委、规划国土委、人居环境委、住建局已经接入到了跨部门协同办理平台开始试运行,剩下的部门也将在今年内全部接入平台。 (罗锐 张玮 刘三琴 张培发 赵进)

 

来源:南方日报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