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各地产经 > 正文
山西探索“虚拟口岸”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编者按    山西省地处内陆,外贸进出口量小,外贸发展区位优势不明显,现代物流业欠发达,外贸依存度相对较低,种种因素导致服务外贸很难“显山露水”。在这样的背景下,检验检疫部门如何服务经济发展、如何展示自身价值?山西检验检疫局新一届党组在李旭辉同志的带领下,认真贯彻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的“十二字方针”,紧紧围绕山西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发展的部署,深入思考,广泛调研。他们立足于山西省内陆省份、外向型经济欠发达的现实,积极探索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新路径,提出“三晋跨越,国检先行”口号,抢抓山西省成为国家级综改试验区的机遇,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提出“虚拟口岸”思路,在全省试行“检验检疫虚拟口岸直通车”。通过口岸功能前移打造开放平台,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为山西省企业的进出口业务提供便利和优惠,并与天津、山东两地达成一致,对国家政策允许的商品和企业,实行在内陆一次办结检验检疫通关手续,口岸直接放行的检验检疫验放模式,降低企业的检验通关成本,得到广大企业的一致好评,更得到了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同时引起中央驻晋媒体的高度关注,新华通讯社派出记者对李旭辉进行了专访,采写了《山西探索“虚拟口岸”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一文,刊登于2014年1月29日的新华通讯社刊物上。现将文章予以转发刊登,以期交流切磋,促进工作。

 

        作为中部能源大省,山西省积极探索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新路径,通过口岸功能前移打造开放平台,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效果显著,提供了一种有益探索。

 

        平台缺乏制约外向型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山西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外贸出口增长明显。“十一五”期间,山西省进出口总值为537.3亿美元,接近“十五”期间总量的3倍;对外贸易年增长率17.8﹪,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但从贸易总量上看,山西外向型经济规模仍然偏小、偏弱。以2012年为例,山西省进出口贸易额历史性地突破150亿美元,但在全国仅列位第23位,在中部六省中排名倒数第一,仅占同期全国外贸额的0.388﹪。

 

        此外,山西的外贸出口发展严重不均衡,60﹪以上的外向型经济集中在省会太原,其他10个地市缺少比较稳定的外向型经济基础。而且一般贸易仍占主导,作为外向型经济活跃程度重要指标的加工贸易仍不发达。2012年,山西省对外一般贸易占比为64.6﹪,加工贸易占比为29.4﹪,主要靠富士康等少数几家企业支撑。

 

        山西检验检疫局局长李旭辉说,尽管山西外向型经济的薄弱与其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国内外贸易环境都有很大关系,但缺乏开展进出口业务的陆运口岸等开放平台,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山西全省仅有太原航空口岸一家一类开放口岸,但受制于运输条件、运输成本等因素,作用有限。山西大多数企业只能选择通过公路、铁路等集港于沿海港口,最终通过海运进出口。由于运距长、成本高、相关出口服务不便利,山西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积极性不高,尽快建立功能完备、服务便利的对外开放平台,成为山西亟待解决的问题。

 

        “虚拟口岸”实现进出口业务直通功能

 

        山西缺乏沿海、沿江地区的区位优势,周边也不是外向型经济强省,难以与其实现产业承接和互补。李旭辉说,山西要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必须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建设内陆无水港,为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提供各种便利和优惠,形成集聚效应。

 

        据介绍,山西八成的进出口货物须经天津、山东、河北等地的口岸出境。目前国家针对内陆进出口货物实施的检验检疫通关放行模式是,发货人需要在港口和目的地进行两次报检,分别接受口岸和内地的检验检疫程序。这种模式导致内陆省份的外贸货物在口岸周转时间长、物流成本高、企业负担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积极性。

 

        为进一步促进山西对外贸易的发展,提升山西通关便利化水平,山西检验检疫局积极探索对现有检验检疫通关放行模式进行改革,先行先试“检验检疫虚拟口岸直通车”。在山西设立“虚拟口岸”,协调将港口的口岸功能延伸到山西物流集中区域,使之成为具有集输、储运、包装、理货、分送等综合功能的海运始发地和目的地,形成内陆和港口的“无缝对接”,对出口货物实行“一次报检、一次检验检疫、一次放行”的直通放行模式。

 

        通过与天津、山东等地的检验检疫部门建立协调合作机制,山西检验检疫部门对国家允许的进出口商品和山西符合条件的进出口企业,实行在内陆一次办结检验检疫通关手续、口岸直接放行的检验检疫验放模式;对出境货物、集装箱的检验检疫在发运地完成,到达口岸后不再查验,对进境货物、集装箱在目的港口检验检疫部门直接放行,达到目的地再由山西本地检验检疫部门查验,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口岸功能前移意义深远

 

        “虚拟口岸直通车,可以为企业带来缩短通关时间,简化报检、报关手续等许多便利,也可降低通关成本,因此大大提高了企业发展进出口业务的积极性。”李旭辉说。

 

        据测算,实行“检验检疫虚拟口岸直通车”后,山西企业每批次出口货物可节省通关时间2~3天,每批次进出口货物可节省通关时间3~5天,每个进出口集装箱可节省口岸仓储滞箱、短途运费等费用500元左右。按照2012年山西进出口业务量计算,仅此一项就可以为山西外贸企业节省物流成本1000多万元。

 

        以运城市油桃出口为例。由于侯马检验检疫局创建出口水果“绿色通道”,提升了通关速度,大大带动了运城的水果出口量。目前,运城油桃已经出口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十几个国家,大大提高了当地油桃的收购价格,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专家表示,口岸功能的前移虽然效果显著,但必须要解决各地政府外向型经济职能配置不足的问题。以检验检疫机构为例,目前山西没有一家便于检验检疫集中查验的场站;山西仅有4个地市设立了检验检疫分支机构,且均设立于上世纪90年代,是全国设立检验检疫机构最少的省份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口岸功能前移效果的发挥。

 

        李旭辉说,口岸功能的前移最终是要建立内陆无水港,形成具有报关、报检、签发提单等港口功能的物流中心,这样就可以围绕物流中心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有效带动出口加工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企业对外向型经济的参与程度。(新华社记者 吕梦琦)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注:以上广告为调用百度推广广告非本网自主发布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