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市场环境 > 正文
不良惯性攀升 五大银行全面“织网”布控风险

  受经济下行压力、利率市场化进程再次提速和金融脱媒持续深入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银行业经营压力持续增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连续14个季度上升。下半年,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走势如何?

 

  业内专家认为,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区域性、行业性信用风险暴露,下半年五家大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向下迁徙的压力将会持续存在。不过,伴随经济逐步企稳回升,银行业市场化机制的不断完善,银行业风险抵御能力在逐渐增强,消化不良贷款的能力也在增强。各家银行积极布局全面风险管理,银行业将保持总体风险可控。

 

  资产质量持续承压

 

  不良贷款攀升,是近几年中国银行业的心头大患。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下半年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向下迁徙的压力将会持续存在。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从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看,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实体经济将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过程,其长期积累的风险压力将越来越多地向银行业传导,银行业经营业绩压力进一步被放大。

 

  中国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银行业每季度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6461亿元、6944亿元、7669亿元、8426亿元、9825亿元,创近年来新高。与此同时,不良贷款率也在持续上升,2014年以来,银行业每季度的不良率为1.04%、1.08%、1.16%、1.25%、1.39%,达到近几年来的较高水平。

 

  确实,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积累的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局部地区部分领域金融风险日渐聚集。从行业来看,受国内投资出口增速趋缓、产能过剩压力增大、市场需求下滑等因素影响,金属制品、电器机械、纺织等行业运行压力加大,煤炭、光伏、钢铁、水泥、造船等相关产业流动资金相对紧张,加大了行业风险向金融领域传导的可能性。分区域来看,银行新增不良贷款分布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等区域,有逐步向其他地区蔓延的迹象。

 

  特别是大型银行,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工业企业贷款数量急剧下降,致使商业银行猛砍贷款利息率以增加贷款实现盈利;经济不景气则导致大量贷款无法偿还,给银行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而大型银行贷给制造业企业的贷款,其变成坏账的速度是其他借款人的两倍。  

 

  分析认为,不良贷款“双升”的趋势在下半年或将延续。中国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预计,今年三季度中资上市银行将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3%左右,不良贷款率将小幅上升到1.5%左右。

 

  而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2015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预计,今年银行业的不良率仍会继续攀升,有较大可能超过1.5%的水平。

 

  整体风险抵补能力较强

 

  尽管资产质量面临着较大压力,但业内专家指出,基于目前五大行的净息差(NIM)平均都在2%以上,只要不良贷款率平均不超过2%,五大行的经营收入都会保持大于成本开支的局面。

 

  同时,多位专家也指出,与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3%至5%的不良贷款率相比,我国的不良贷款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且伴随银行业市场化机制的不断完善,银行业风险抵御能力在逐渐增强,消化不良贷款的能力也在增强。

 

  农发行副行长姚瑞坤认为,受发展驱动、政策支持、法律保障等多项有利因素影响,银行业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不断调整向好,将为银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有效防控风险打下长期坚实基础;国家连续出台多项简政放权和财税体制改革措施,为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银行利用法律手段维权和防范风险将更多地得到司法体系的支持。”姚瑞坤表示。

 

  目前银行业资产充足水平和质量较高,拨备覆盖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整体风险抵补和损失吸收能力较强。2015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20826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274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11.98%,较上季末下降20.0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资本充足率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2015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加权平均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95%,较上季末上升0.19个百分点;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13%,较上季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状况的改善、房地产市场刺激政策的出台以及地方政府负债体制改革的启动,未来调控和改革政策有助于缓解银行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如果下半年GDP增长形势趋于好转,不良贷款率增幅有望趋稳。

 

  积极化解信贷风险隐患

 

  为积极应对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各行今年以来均积极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不断细化风险贷款监测预警,继续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同时积极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工作,力图以扎实的风险管理化解信贷风险隐患。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5)》显示,银行业不断完善和推进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涵盖对当前信用风险管控措施的强化和对风险计量工具的优化;制定并落实市场风险管理策略,完善限额管理体系,发挥限额管理对业务发展的支持和保障作用;改进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流动性风险治理,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完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各项基本要素;持续规范和强化操作风险管理,着力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操作风险精细化管理。

 

  “在银行业信贷风险日益加剧的新常态下,银行应建立从贷前评估、贷中管理到贷后管理全方位的风险预警及管理体系,方能取得可持续性的发展。”业内专家建议。

 

  由于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加大,五大行今年在不良贷款清收和核销方面比较积极。其中,建行、农行等高层均明确表示,今年将立足自主清收,积极运用核销和市场化处置手段,加大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力度。

 

  面对不良贷款的攀升,各家银行也对不良贷款证券化兴趣浓厚。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此前曾表示,开展不良贷款的资产证券化,能够拓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渠道,加快不良贷款处置速度,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资产质量。

 

  业内专家认为,伴随备案制的落地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的持续扩大,未来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透明度将更高、流程将更规范,证券化将成为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来源:金融时报




注:以上广告为调用百度推广广告非本网自主发布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