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产经分析 > 正文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把握产业竞争战略制高点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首次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做出全面部署,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意义十分重大。

 

  当前,我国工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同时大而不强也是工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生产性服务业涉及工业等产业的多个环节,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等特点。有效增加生产性服务业供给,有利于工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加速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为进一步了解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近日中国工业报独家采访了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夏农,请他就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重要意义,从多角度深层次为广大工业领域读者进行了解读。

 

        A 服务业发展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特征

 

  中国工业报: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结合当前我国国情,请介绍一下目前我国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夏农: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实现了较快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总体水平和质量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近年来,服务业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成为三次产业中吸纳就业人数最多、增加值占比最大的产业,服务业的壮大发展成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鲜明特征。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超过工业增加值;2011年,服务业成为第一大就业主体;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北京、上海等七个省区市服务业已经成为主导产业。这些新变化标志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重要成效。

 

  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54万亿元,增长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6%,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新增企业数量达到129.06万户,占新登记企业总数的78.1%。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已经连续6个季度超过GDP和二产的增速,保持着增速三次产业中最快,占比继续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的良好势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从国内来看,与产业升级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比,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亟须加快解决。

 

  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普遍在7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增速高于服务业平均增速。发达国家依靠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先优势,主导着全球生产网络和产品价值链,显著提高了产业发展素质和资源配置效率,获取了超额经济利益。全球生产制造服务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围绕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国际化步伐加快,一些产业已经融入全球产业链,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总体上看,由于我国产业偏重于生产制造环节,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中仍处于中低端。长期以来,我国货物贸易实现顺差,但服务贸易一直为逆差,而且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呈现扩大趋势,2013年服务贸易逆差总额为1184.6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32.1%,其中运输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服务领域三项逆差合计为949.3亿美元。为了适应我国产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参与全球产业竞争,迫切需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B 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中国工业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工业领域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意义及重要性是什么?

 

  夏农: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产业融合度高、创新活跃、涉及面广、带动作用强等特点,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力量,也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任务,也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同时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吸纳大学生就业等方面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切实增强紧迫感。

 

  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看,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非常突出。当前我国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主要依靠土地、资源等物质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必须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指出,“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改革,进退并举。进,要更加积极有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从当前经济运行看,我国工业领域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产品附加值低、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等问题十分突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顺应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新要求,深化改革,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大力发展各类服务业,尤其是为工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加强创新,加强生产性服务供给,推动我国产业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C 企业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主力

 

  中国工业报:依据《指导意见》总体思路和发展导向,未来我国工业领域中该如何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夏农: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依靠企业来实现。同时,积极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指明发展方向,引导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顺应发展潮流,主动调整,将推动生产制造为主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发展变为自觉行动,能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事半功倍。根据国际产业发展新趋势新动态,针对当前我国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指导意见》专门设置了一个章节,从政府宏观指导角度提出了发展导向。发展导向概括起来是“一条主线”、“三个要点”。

 

  “一条主线”,即将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工业融合发展作为主线,贯穿发展导向始终。

 

  “三个要点”指出了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三个重要途径:

 

  一是引导工业企业、农业企业调整升级。这部分企业数量多,发展实力相对强,这些企业不仅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需求方,往往也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提供者,是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质提速的主力军,要鼓励这些企业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应对,不断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发展。

 

  二是引导企业提高现代化水平。鼓励企业运用现代化大生产的理念,进一步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一体化格局,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积极发展生产制造与专业化服务融合互动的现代生产体系,全面改善供给效率,提高企业发展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

 

  三是引导企业加强信息技术服务应用。信息技术服务的广泛运用正在深刻影响着各行业、各领域的发展,有些甚至带来革命性变化,鼓励企业由现在的机械化生产制造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制造转变,促进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深度融合。

 

  当前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发展必须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缺少必要的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单纯加工制造、以量取胜、先污染再治理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经没有生存发展的土壤。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工业已具有相当规模,不仅是物质财富的主要提供者,也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需求方,工业企业蕴含了大量研发、营销、物流等服务资源,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力量。工业企业可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探索主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新路子:一是进一步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做大做强专业化服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二是重点围绕提高研发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增加研发设计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三是加强维修维护和回收利用等售后服务,在“三包”服务基础上,进一步向全生命周期服务发展;四是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2条记录       第1页 / 共 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注:以上广告为调用百度推广广告非本网自主发布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