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炔法生产氯乙烯安全技术规范发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11-19





  为进一步强化氯乙烯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提高氯乙烯生产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应急管理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乙炔法生产氯乙烯安全技术规范》(GB 14544-2025)(下称《规范》)于近日发布,自2026年9月1日正式实施,代替《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安全技术规程》(GB 14544-2008)。


  《规范》适用于乙炔法生产氯乙烯企业的生产、储存和应急处置。


  氯乙烯的生产过程涉及乙炔、氯化氢、二氯乙烷等多种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工艺环节复杂,安全风险突出。本次标准修订,在充分吸取近年来国内外氯乙烯相关事故教训的基础上,结合乙炔法生产氯乙烯的安全生产实践经验,从设备设施建设、基础安全管理、关键生产参数控制、联锁装置设置、物料储存规范、应急处置流程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安全技术要求,进一步提升了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专家介绍,《规范》强化了安全基础管理要求:规定液态氯乙烯停止输送时,不应封闭管道,应有安全泄压措施;要求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气柜小修、每3年至少进行一次中修、每5年至少进行一次大修,并规定了相应的检修内容;正常运行期间,进入同一氯乙烯生产厂房或储存场所的工艺操作人员不超过2人,更换触媒等作业不超过6人;氯乙烯及精馏高沸物充装场所的作业人员不应超过2人。


  同时,《规范》对厂房选址和布置提出了要求:氯乙烯气柜、储罐不应毗邻布置在高于工艺装置、全厂性重要设施、人员集中场所的阶梯上。控制室、交接班室、化验室、办公室等人员集中的建筑布置在装置外,并应根据爆炸风险评估确定是否需要抗爆设计。


  在设备与管道方面,《规范》要求,乙烯及精馏高沸物装卸车应使用金属万向管道充装系统,不应使用单端面机械密封离心泵和填料密封离心泵输送氯乙烯。


  此外,《规范》增加了电气仪表、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规定了仪表及控制系统用电负荷应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聚合釜搅拌动力用电、终止剂加料泵、密封水泵用电负荷应为一级负荷。


  该标准的实施,将为乙炔法氯乙烯生产企业提供科学的安全技术指导,有助于推动全行业本质安全水平提升,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周计玲 李雨潇)


  转自:中国化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