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绣《山海楼阁》亮相第十四届亚洲拼布编织节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10-30





  10月24日,第十四届亚洲拼布编织节及作品大赛在上海拉开帷幕。作为亚洲地区规模领先的拼布及编织主题展会,该活动自2009年首届举办以来已成功走过十三载,始终致力于展现拼布艺术的无限魅力与编织文化的深厚底蕴。本届展会延续"让中国的手工艺拼布艺术与编织艺术在时尚领域为人们创造美的价值"的理念,吸引众多手工爱好者、专业人士及行业从业者参与。


  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艺术专委会会员、全国刺绣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员、武氏家族第四代绣艺传承人武俊敏大师携晋绣新作《山海楼阁》参展,成为展会焦点之一。据悉,武俊敏此次带来的《山海楼阁》,是其山海系列作品的又一全新力作,延续了此前作品《泉州盛境》对"山海文化"的探索,作品以染绣融合"非遗技艺转译传统山水意象"为核心,重构了"仙山楼阁"这一历史传统中的经典文化符号。


  武俊敏向记者介绍,《山海楼阁》在文化内核上扎根"仙山楼阁"的文化本源,师法《史记?封禅书》中"蓬莱三山"的传说与"一池三山"的造园传统,将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对理想栖居的向往转化为直观的视觉表达。同时,与古籍中虚幻的仙境描绘不同,该作品更侧重当代人视角下对于"精神山海"的诠释,即以楼阁为"形"、山海为"境",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理念,这既是对传统文化中"山水观"的致敬,也是对现代人文情怀的生动诠释。


  在技艺融合方面,《山海楼阁》作为晋绣中"武氏绣法"第四代传承人的匠心之作,深度整合多项非遗技艺与创新手法。其一,以蓝染为基,延续《泉州盛境》的手工蓝染工艺,用深浅渐变的蓝染布料模拟山海层次,深海的浓蓝与远山的浅靛自然过渡,借由布料肌理传递出海风、云雾的灵动质感;其二,以拼布构骨,采用 "补缀百衲""堆鼓绣法"


  的传统拼布逻辑,将裁剪后的蓝染布块与其他材质拼接,通过几何堆叠的方式塑造山峦轮廓与楼阁架构,这种类似"修文物"的拼接手法,让碎片材料重获新生,暗合 "文明如百衲衣" 的文化隐喻;其三,以晋绣点睛,运用"武氏绣法""以针代笔、以线润色"的技法,用细密针脚勾勒楼阁飞檐、山石纹路与隐现的云气,同时融入数字化刺绣的流畅线条,使传统针法的质朴与现代技术的精准形成互补,展现出传统工艺的当代碰撞之美。


  设计表达上,作品打破传统山水题材的具象描绘,转而以抽象与写实结合的方式构建画面。拼布的色块分割形成 "山静水动" 的视觉对比,蓝染的自然晕色模拟山海的氤氲意境,刺绣的立体纹路则为画面注入细节张力;作为核心元素的楼阁,既保留传统建筑的形制特征,又通过拼布的几何感简化造型,避免将"龙凤""大花布" 等传统艺术符号固化使用,成功实现了传统元素的当代转译。


  武俊敏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我也是六十岁的人了,能不能在比赛中取得成绩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我就是想多为晋绣的传播做出贡献。多年来,我始终在追寻'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行业理念,在技艺传承中兼顾当代审美。既要以'武氏绣法'的精致绣工展现非遗温度,又不断为其赋予时代语言,通过拼布、蓝染等生活化材质拉近传统艺术与现代观者的距离,让晋绣这朵绽放在黄土地上的'小花',被更多热爱传统工艺和手工艺术的人所认识和了解。让充满'晋文化'温暖的作品'走出'山西,走到世界的聚光灯下,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让更多的人知道,晋绣不仅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更能够焕发出绚烂的时代光彩。"


  此次,《山海楼阁》亮相亚洲拼布编织节,不仅是晋绣非遗技艺一次重要的展示与交流,更让传统工艺在时尚舞台上绽放新光彩,为非遗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了生动范本。(记者 贾淘文)


  转自: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