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新潮”科技重现古城繁华

    未来,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将进一步更新活化利用手段,充分挖掘晋阳乃至三晋历史文化内涵,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说话,让文化遗产走近群众。
    2024-09-03
  • 两千年前的花山岩画铺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画卷

    两千年前的花山岩画铺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画卷

     位于广西崇左市宁明县、龙州县、江州区以及扶绥县境内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沿江绵延100多公里。
    2024-09-02
  • 当传统戏剧“邂逅”时尚街区 闽剧焕发新活力

    闽剧是福建独特的戏曲艺术,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传唱数百年的闽剧,迎来发展的春天。
    2024-08-30
  • 世上唯一的金属绣!感受苗族锡绣背后的时尚密码

    世上唯一的金属绣!感受苗族锡绣背后的时尚密码

    苗族锡绣是世界上唯一的金属绣,其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和精巧。2006年,苗族锡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4-08-29
  • 文化遗产保护好也要“活”起来

    文化遗产保护好也要“活”起来

    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不久前,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4-08-28
  • 考古发掘50年 马王堆汉墓文物知识库初步形成

    考古发掘50年 马王堆汉墓文物知识库初步形成

    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年,再次引起世界关注。在此前摸清“家底”总量超2.6万件的基础上,马王堆汉墓文物知识库已初步形成。
    2024-08-27
  • 广东历史街区“复古开新” 带你感受今昔相映的文化魅力

    在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广东多地通过老街区微改造等做法,创新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性保护,为文旅融合提供核心内容。越来越多市民游客也受益于此,以“城市漫步”的方式,细细享受更具有民族记忆和情感共鸣的文化...
    2024-08-26
  • 中马合作推进送王船文化保护

    2020年12月,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4-08-23
  • 国家图书馆等三方合作,古籍保护与利用公益项目二期启动

    国家图书馆等三方合作,古籍保护与利用公益项目二期启动

    8月20日下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与利用公益项目二期启动仪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强文物和古籍保护研究利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
    2024-08-22
  • 我国重要石窟寺重大险情基本消除 保护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我国重要石窟寺重大险情基本消除 保护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经过70多年的努力,中国重要石窟寺重大险情基本消除,石窟寺本体保护修缮、载体加固与环境治理、数字化保存与监测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卓有成效
    2024-08-21
  •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豫”见非遗传承发展新画卷

    威风凛凛的武士、体态丰盈的仕女、身姿矫健的骏马……在洛阳市孟津区朝阳镇南石山村,暑期研学热仍在持续,色彩明丽、俏皮灵动的各式唐三彩成品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广泛欢迎。
    2024-08-20
  • 7片海外甲骨以数字化形式“归乡” 相关数据将与世界共享

    7片海外甲骨以数字化形式“归乡” 相关数据将与世界共享

    近日,河南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赴韩国采集甲骨文数据团队回到安阳,带回了7片甲骨实物高保真数据,这是我国散落海外的甲骨首次以数字化形式“回归”故乡。
    2024-08-19
  • 故宫古建筑蕴含的历史文化讯息

    故宫古建筑蕴含的历史文化讯息

    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今故宫博物院),又名紫禁城,在明清时期为帝王执政和生活的场所。故宫古建筑群数量众多,造型宏伟,保存完整,为北京中轴线建筑群的典型代表。
    2024-08-16
  • 强化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强化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强化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实施乡村文物保护工程。本期特邀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2024-08-15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