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在江苏宜兴开幕

    7月20日,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在江苏省宜兴市开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蓝皮书2024》正式发布
    2024-07-24
  • 如果文物会说话|铸客大鼎:“安邦”重器

    铸客大鼎,又称“楚大鼎”,是安徽博物院的镇馆之宝。1933年出土于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鼎是青铜器中最重要的礼器之一,主要用于祭祀宴飨,流行于整个青铜时代。
    2024-07-23
  • 中外专家共商数字遗产保护与发展

    从北京中轴线数字文化遗产展示共享应用,到三星堆博物馆数字文旅互动体验……7月16日,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的展厅内,来自各地的数字遗产最佳实践案例的海报展示吸引了许多观众观看。
    2024-07-22
  • 七千年河姆渡再次“上新”

    七千年河姆渡再次“上新”

     7月12日,在浙江省余姚市河姆古渡畔,一场以“古渡新声 潮起东南”为主题的河姆渡文化实景体验之旅开幕,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全面推进。
    2024-07-19
  • 2024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国际论坛开幕

    16日,主题为“重塑:数字遗产新质生产力”的2024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国际论坛在京开幕,来自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200余个文化机构、高校和企业的300多名代表出席活动。
    2024-07-18
  • 重庆秀山:蜡染传情,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秀山县依托非遗资源优势,大力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将非遗技艺融入青少年校外课堂、青年夜校等活动中,推出秀山花灯、蜡染、龙凤花烛等非遗公益培训。
    2024-07-17
  • 天津推进杨柳青木版年画创新传承与版权开发--画里有“津”彩

    天津推进杨柳青木版年画创新传承与版权开发--画里有“津”彩

     杨柳青木版年画是天津市民间传统美术,也是我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2006年,杨柳青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4-07-16
  •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将于20日召开 四大亮点抢先知

     记者从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新闻通气会上获悉,7月20日,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开幕式将在江苏无锡宜兴的窑湖小镇启幕。
    2024-07-15
  • 景德镇:千年窑火不熄

    景德镇:千年窑火不熄

    夜幕降临,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被灯光点亮。馆内有一面“网红墙”,展示了65件明代“空白期”青花瓷枕的修复件。明与暗在破碎的瓷片间共舞,缝隙间闪烁着历史的光影。
    2024-07-12
  • “考古先行”为北京长城文化遗产保护注入新活力

    “考古先行”为北京长城文化遗产保护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北京在全国率先实施长城考古,选取怀柔箭扣长城和延庆大庄科长城作为试点推动研究性修缮项目,通过以考古发掘为开端、多学科研究为手段、数字化跟踪记录为保障,探索出一条长城保护的新路径。
    2024-07-11
  • 哈尔滨:探寻金代古钱币中的文化密码

    哈尔滨:探寻金代古钱币中的文化密码

     金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自1115年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起兵抗辽起共延续119年,曾统治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与宋、辽、元、西夏等政权并立。
    2024-07-10
  • 千年古乐“飞入寻常百姓家”

    悠扬浑厚的编钟、古朴苍凉的埙、轻柔典雅的瑟、如泣如诉的箫……丝竹绕耳、金石铿锵之间,古乐声声入心。走进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就像走进历史的音乐厅,千年的天籁之音跨越古今,绵绵不绝。
    2024-07-09
  • 光影流转灯火千载 陕西华州皮影“混搭出圈”

    华州皮影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同时,华州皮影不断创新,绽放新活力。
    2024-07-08
  • 河北正定:保护千年古刹 传承历史文脉

    正定古称常山、真定,有“燕南古郡、京师屏障”之称。正定县古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志敏说,源远流长的历史给正定留下瑰丽灿烂的文物古迹,尤以佛教建筑为多,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隆兴寺。
    2024-07-05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