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将建设文物考古保护基地 打造考古研学新去处

    记者10日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为进一步推进该市考古资料整理及文物修复工作,打造文物活化利用的典范、考古研学的新去处,重庆将在潼南区打造“重庆文物考古保护基地”。
    2024-05-16
  • 故宫承乾宫拟于2027年完成修缮和改造

    5月10日,故宫博物院在京举行香港赛马会捐资故宫博物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仪式暨“故宫香港文化交流基地”启动仪式。
    2024-05-15
  • 四川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三年提升行动

    四川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三年提升行动

    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四川省文物局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6年)》。
    2024-05-14
  • 2024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启幕 助推“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2024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9日在福建福州启幕,展览面积6万平方米,吸引了50多个地方特色展团集中展示,12万余件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参展,助推“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2024-05-13
  • 第十九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将于6月10日启幕

    第十九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将于6月10日启幕

     记者从甘肃省新闻办获悉,2024甘肃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展销主会场系列活动暨第十九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拟于6月10日在庆阳市启幕,为期5天。
    2024-05-11
  • 湖南:为文物插上科技之翼 数字“黑科技”焕新文化遗产

    在湖南长沙,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联合一个名为“知了青年”的年轻团队,利用各种数字“黑科技”,让历史文化遗产在与科技的碰撞中“焕新”“焕活”。
    2024-05-10
  • 安徽寿县:最后的楚都,道不尽楚韵悠长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古称寿春,是楚国最后一座都城。走在这座千年古城,楚风遗韵随处可见。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坐落于此。
    2024-05-09
  • 山西太安遗址出土陶器呈现三里桥文化特征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6日晚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考古人员在太安遗址发现仰韶、龙山时期遗存,龙山时期遗物呈现三里桥文化特征。
    2024-05-08
  • 第四届峨眉武术传承大会举行 峨眉派女子功夫团亮相

    第四届峨眉武术传承大会举行 峨眉派女子功夫团亮相

    峨眉派女子功夫团由峨眉武术非遗传承人凌云与8位女子武术爱好者组成。她们怀揣着对武术的热爱和执着,汇聚在一起,用汗水和努力诠释武术精神,传递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底蕴。
    2024-05-07
  • 在大足石刻,寻找不曾远去的身影

    在大足石刻,寻找不曾远去的身影

    今年1月,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上线,首次实现了大足石刻数字化“云游”,参观者可在线上全景观赏大足石刻的众多精美造像,甚至比在现场看离得更近,看到更多细节。
    2024-05-06
  •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恰如岭南文化“基因库”

    如果说,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如同一艘洁白温润的“文化巨轮”,那么,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就如同“珍宝盒”,蕴藏着岭南文脉生生不息的奥秘。
    2024-04-30
  • 莆仙戏:非遗剧种在当代的“唱念做打”

    莆仙戏,原名兴化戏,起源于唐代的木偶戏,在宋代形成、成熟,盛行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是我国现存演出形态最古老、剧目最丰富、在表演艺术上最具特点的剧种之一
    2024-04-28
  • 浙江文化观察:千年畲族文化何以“活化”?

    凤凰图腾诉说民族起源、雨帘栈道展现迁徙艰辛、青山绿水描绘耕种画卷……在浙江丽水景宁,看一场大型沉浸式演艺《畲秀·千年山哈》,便能走进传承千年的畲族历史,体验浓浓的畲族韵味。
    2024-04-26
  • 揭秘古籍文献缩微抢救:小胶片里存文脉

    揭秘古籍文献缩微抢救:小胶片里存文脉

    缩微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古籍文献保护中。1985年,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正式成立,我国开启了利用缩微技术规模化抢救保护珍贵文献的工作,先后有40余家公共图书馆参与其中,为古籍文献再生性保护和利用做出巨大贡献。
    2024-04-25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