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的遗址博物馆"(考古札记)

    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集保护设施建设、考古研究、展示利用、环境整治、绿植景观为一体.通过远古与现代共生之生活场景,以全新的视角展示出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生活中的遗址博物馆"
    2023-03-21
  • 二里头考古背后有哪些“黑科技”

    二里头考古背后有哪些“黑科技”

    在由中科院考古所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二里头遗址考古与夏文化研究系列学术讲座”中,中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长袁靖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二里头遗址的科技考古。
    2023-03-20
  • 彩陶纹饰,先民审美意识的萌芽

    ​在江苏古老的土地上,先民们披荆斩棘,历尽艰辛。或许他们的生存环境粗糙简陋,但并不能阻碍他们心中美好的祈盼。距今6600年至4000年之间,江苏大地上多处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彩陶,生动而形象地展示了新石器时代江苏先民的劳...
    2023-03-20
  • 甲午沉舰“靖远”出水文物焕新 今年开展“来远”舰考古

    ​刻有鱼纹的烟斗、带图案的金色纽扣、48厘米长的船构件……记者17日走进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文物保护与利用实验室,实验室负责人兰栋的工作台上整齐摆放了数十件“靖远”舰出水文物,他正埋头用刻刀剔除一个船构件表面的锈...
    2023-03-20
  • 中国境内最大规模犍陀罗艺术展亮相故宫博物院

    “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开幕式15日在故宫博物院举行。这是截至目前在中国境内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犍陀罗艺术展。
    2023-03-19
  • 江西高校留学生走进中国文化体验基地 学习非遗文化

    “江西师范大学国际学生中国文化体验基地”授牌仪式15日在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举行,该基地旨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桥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2023-03-19
  • 讲好文化遗产里的中国故事

    讲好文化遗产里的中国故事

    专题片里,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单霁翔,在约40摄氏度高温下,与清华大学张谨教授一起,穿行在北京市东城区,边走边说,聊起了东城区的诸多文化遗产。
    2023-03-18
  • 国学复兴助推云南大理凤羽砚焕发新生

    国学复兴助推云南大理凤羽砚焕发新生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国学复兴,越来越多的客人联系我订制凤羽砚台,销售量明显提升。”云南石雕艺术大师、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羽砚台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跃堂说,他计划推出手掌大小的便携砚台,让传承400余年的凤羽...
    2023-03-18
  • 保护传承非遗赋能乡村振兴

    保护传承非遗赋能乡村振兴

    ​保护与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为乡村发展聚力赋能,体现当代价值,具有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拓宽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的重要作用。
    2023-03-17
  • 考古确认陕西洛南盆地百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

    记者12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对位于洛南盆地的夜塬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确认了洛南盆地百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该盆地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存在百万年前人类活动信息的重要地区之一,对研究中国远古人类与文化的起...
    2023-03-17
  • 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非遗“潮”起来

    如今,她创办的公司产值超过2000万元,直接带动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177户570人增收致富,间接带动周边乡镇近3万人从事竹编相关产业。同时,她着力完善非遗技艺产学研基地建设,让竹编技艺培训覆盖更多的脱贫人口,使竹编成为当...
    2023-03-16
  • 千年西湖摩崖题刻该如何保护?

    西湖摩崖题刻具有1300年的形成史,800年的资料记载史,现存摩崖题刻的拓本也有数百年捶拓和递藏史。其中的钱镠慈云岭开路记、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神道碑、苏轼智果院题名、韩世忠翠微亭题名、孙隆烟霞洞诗刻、董其昌永明塔碑、乾...
    2023-03-16
  • 青海黄南:各级非遗项目名录超700项

    记者10日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日前,青海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公布青海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该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县那达慕”等9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获批认定并予以公布,该州...
    2023-03-15
  • 踏访化德裕民遗址:一个因考古而“扬名”的北方县城

    站在用铁栅栏保护起来的考古发掘现场,王涛显得很兴奋,他指着旁边的展板说:“当下的化德县正在变得越来越有知名度。”
    2023-03-15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