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安岳拈花大佛群笑容背后的禅意玄机

    四川安岳拈花大佛群笑容背后的禅意玄机

    四川安岳南部一座人迹罕至的山巅小庙深藏着一座高近6米的巍峨大佛,这就是一直出现在各石窟研究者论文中却都语焉不详的那尊神秘拈花微笑佛,也是安岳县发现的第四尊拈花大佛。这群两宋时期罕见的拈花大佛为何只刻于四川?禅宗...
    2021-02-20
  • 非遗寻访|与漆器相通,走近“堆起门”的堆漆工艺

    非遗寻访|与漆器相通,走近“堆起门”的堆漆工艺

    瓯塑俗称彩色油坭塑,又称“彩色浮雕”,是流传于浙江省温州地区的一种传统塑作艺术,由我国传统漆艺中的堆漆工艺发展而来,因起源于浙南瓯江流域而得名。
    2021-02-18
  • 年画涌动“新国潮”

    贴春联,剪窗花,挂年画……俗话说“无画不年”,每逢春节,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张贴年画,辞旧迎新。目前,共有包括天津杨柳青、河南朱仙镇、苏州桃花坞、福建漳州、广东佛山等17个木版年画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
    2021-02-14
  • 年画之美|“春牛图”里的洪福天齐与天下太平

    年画之美|“春牛图”里的洪福天齐与天下太平

    牛是农耕社会与人民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之家畜。牛与人的生活朝夕相伴,人们也在各种民间美术品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牛”形象。各
    2021-02-12
  • 醒狮精品展在广州塔开幕

    醒狮精品展在广州塔开幕

    2月5日,《春·醒》醒狮精品展在广州塔一层环形展廊开幕。本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30日,免费对公众开放。
    2021-02-07
  • “年画”折射出博大精深的中国“年文化”

    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就地过年如何过出新意?记者了解到,在严格防疫的前提下,沪上各大文化场馆准备了丰盛的“文化年菜”,让人们过一个有温度、有内涵、有特色的“文艺新年”。作为上海市民文化节的重头活动...
    2021-02-01
  • 考古重大发现:豫西北首次发现虞夏时期“城池”

    考古重大发现:豫西北首次发现虞夏时期“城池”

    2021年1月26日,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孟州市谷旦镇禹寺村西北部黄土丘陵上对新发现的虞夏时期“城池”进行发掘。这次是豫西北地区首次发现龙山晚期至二里头文化时期城址,为夏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2021-01-28
  • 剪子巷,剪的究竟是什么?

    “剪不断,理还乱。”在南京的老城南,有一条名为“剪子巷”的街道。
    2021-01-27
  • 大汶口时期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

    近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新石器时代重要考古新发现。
    2021-01-19
  • 45500年前的猪!印尼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洞穴动物壁画

    45500年前的猪!印尼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洞穴动物壁画

    据英国BBC1月14日报道,考古学家在印度尼西亚发现了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洞穴动物壁画——一只野猪。据悉,这幅壁画创作于4.55万年前。这篇报告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2021-01-15
  • 景德镇御窑碎片的“拼图”故事

    史料记载,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与明成祖朱棣一起正式入驻紫禁城,见证了紫禁城沧桑巨变。
    2021-01-14
  • 云南大理发现南诏时期官家寺庙建筑群

    记者日前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工作者在云南省大理市五指山遗址发现主体遗存为南诏时期的官家寺庙建筑群,进一步揭示了南诏寺庙布局特点和窑业生产状况,属近年来南诏考古新发现。
    2021-01-14
  • 天工管窥:江南何以成为竹文化的归宿地

    中国是竹的故乡,也是竹类品种最多的国家。从远古时代开始,竹编、竹席等就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竹箭、竹弓是人们战斗中不可或缺的。汉代《说文解字》里面许多文字和竹子有关,包括生活用器、服饰、制度、文具、乐器、兵器...
    2021-01-12
  • 物产中国·临夏砖雕|青砖、灰尘与灼灼牡丹,述说着艺人匠心

    物产中国·临夏砖雕|青砖、灰尘与灼灼牡丹,述说着艺人匠心

    临夏砖雕是传统的建筑装饰雕刻,源于汉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从黄河流域这一方水土中孕育,写意苍劲,朴拙洒脱;又在漫长时光里博采众长,也不乏张弛有度,生动细腻。
    2021-01-1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