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牛肉拉面向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迈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11-20





"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传统风味 标准化封装打出"创新牌"

兰州牛肉拉面向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迈进


  从沿街叫卖的"热锅子面"到走向世界的"东方美食",兰州牛肉拉面已成为甘肃乃至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来,兰州市科技局打出牛肉拉面产业发展"创新牌",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行动,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催生兰州牛肉拉面产业更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牛肉拉面这一百年传承的"舌尖瑰宝"焕发活力。


  推进关键技术攻关 赋能产业迭代升级


  打好"创新牌",首要在技术。兰州市科技局立足科教资源富集优势,支持在兰科研"新四军"聚焦牛肉拉面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开展技术攻关。


  兰石能源装备工程研究院曹建锋团队针对牛肉拉面保质保鲜的市场需求,将超高压加工技术融入产业发展,率先开发出高品质超高压牛肉拉面工业化生产工艺及成套生产线,解决了传统预包装牛肉拉面口感不佳、食用不便等问题,实现了"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传统风味标准化封装。


  自《兰州牛肉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工作方案(2024-2026年)》实施以来,兰州市科技局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累计投入资金超500万元,靶向支持原料品种筛选、生产工艺优化等环节研发工作,推动牛肉拉面产业实现从"经验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


  培优育强创新平台 构建多元产业生态


  打好"创新牌",根基在平台。黄河百里科创大走廊重点打造的兰州牛肉拉面产业创新工场成立以来,在兰州市科技局的引导与培育下,依托兰州树屏众创城食品产业园区,以"园中园"模式整合资源,构建起涵盖线下实体连锁与线上预包装产品营销的双轮驱动体系。


  目前,平台已成功引进15家兰州牛肉拉面龙头企业。同时,平台发挥农特产品资源优势,结合园区产业基础和"百城万店"及海外贸易渠道,实现从原材料供应到终端消费的全链路贯通,推动产业从单点突破迈向整体协同,加速构建互利共生、协同发展的产业新生态。


  此外,兰州市科技局靠前服务,帮助兰州首家通过HACCP体系认证的企业,联合兰州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组建业内首个预包装兰州牛肉拉面专业研发机构--兰州牛肉面产业创新研究院。


  持续强化人才支撑 不断擦亮金城名片


  打好"创新牌",关键在人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发布的42个新工种中,"牛肉拉面制作师"入选,标志这一传统技艺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分类体系。


  兰州市科技局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需求,从高校和科研院所选派食品科学、数字化营销等领域科技人才,深入龙头企业和重点门店"一企一策"提供个性化方案,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指导兰州工业研究院成立兰州牛肉拉面产业研究院,引进中国农业大学王琦教授团队并建立专家人才工作站,在兰州市永登县筹备建设牛肉拉面原材料蒜苗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并围绕多领域开展专项研究。


  此外,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发挥人才培养优势,设立牛肉拉面综合技艺实训室,其酒店管理专业(拉面技艺与经营管理方向)纳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


  在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方面,兰州市科技局支持兰州牛肉拉面企业申报市级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组织参与中国创新挑战赛(甘肃赛区)等平台赛事,挖掘培育一批产业紧缺型人才。从技艺传承到经营管理,从职业认证到产教融合,兰州牛肉拉面产业正朝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方向迈进,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树立人才引领典范。


  当前,科技创新正成为兰州牛肉拉面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精准把控智能制造到协同优化产业链,再到有力支撑科技人才,创新已深深融入这碗面的"基因"中,承载无数人味觉记忆的拉面不仅是一餐一饭的温暖,更是兰州向世界递出的"闪亮名片"。


  未来,兰州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生产工艺迭代升级,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切实在传承创新中把"一碗面"发扬光大,推动牛肉拉面产业向千亿级集群目标前进。


  转自:兰州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