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西南特色资源,四川这样护航中药可持续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12-27





  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特色药材资源丰富,在全国中药资源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2018年四川启动筹建“省部共建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于2021年获科技部正式建设批文。该实验室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依托,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研究院所、企业和医院等27家单位的协同创新中心。目前,已建成全球最大中药种质资源库,为西南特色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保驾护航。


  “中药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大力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在保障民众健康、开发创新药物、构筑生态屏障、助力精准扶贫等方面正发挥着巨大作用。”谈到当前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情况,重点实验室主任彭成教授说。


  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我国西南地区孕育了丰富独特的药材资源,这里的中药品种约占全国中药资源的70%、常用中药的90%、道地药材的37.7%。


  “西南特色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中药战略资源发展的重要部分。”彭成表示,中药作为我国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关乎生态环境保护和新兴战略产业发展。


  过去,我国系统开展中药特色资源相关研究较少,正影响着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和中药资源科技创新。


  为对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该重点实验室以“系统中药学”思想为指导,凝练了西南特色中药种质的保存与创新、西南特色中药的多维评价、西南特色中药资源的转化机制与调控等3个研究方向。


  “在面积达21000平方米的重点实验室内,现有全球最大种质资源库,可库容22万份中药种子,保存期限最长达50年,对保护好中药战略资源,保障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彭成说。


  中成药的二次开发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药结合方面,该实验室提出的中药防治耐药菌感染创新药物发现模式和基于构效关系的创新药物发现模式,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


  此外,通过对益母草、川芎、附子等30余个西南道地药材的研究与开发,实验室建立起10万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区,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0亿元,带动20个县5000余农户脱贫增收,极大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重点实验室围绕西南特色中药的保存与创新、多维评价、转化机制与调控等研究方向,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新药创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00余项。”彭成说。


  转自:科技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四川打造“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新格局

    3月10日,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南充市仪陇县举行全省“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现场会。会议就如何借助农村电商实现精准扶贫,展开讨论。
    2017-03-21
  • 四川力争到2020年白酒产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

    四川白酒产业将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突出产业创新、绿色、开放发展,力争到2020年白酒产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支撑饮料食品万亿元产业打造
    2017-03-21
  • 四川多举措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四川老工业基地是指国家“一五”“二五”计划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布局建设、以重工业骨干企业为依托聚集形成的工业基地,以及以本地区矿产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工业城市
    2017-03-22
  • 今年四川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完成1.8万亿元产值

    近日,四川省科技厅透露,今年该省将组织实施150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 8万亿元,增长9%左右
    2017-03-23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