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倾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台赋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3-02





  2月28日,四川绵阳市召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并发布《2022年绵阳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及一系列惠企政策。


  2022年,绵阳全力保市场主体、稳就业、稳物价,有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支撑起绵阳经济“半壁江山”:全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 2155.9亿元、增长3.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9.4%,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48.3万户,占全市总量的97.8%;全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1.4%。


  四川省委常委、绵阳市委书记曹立军说,当前民营经济已成为绵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鲜明支持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健康发展导向,全力提升民营经济综合实力,以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绵阳经济高质量发展。


  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2022年以来,先后出台“园区十条”“招商十条”“金融十条”“人才十条”等系列特色稳经济政策,召开“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专题座谈会,着力搭建政府与民营企业间的沟通渠道;各级各部门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积极深入企业宣传政策、收集意见、解决问题,落实各级惠企政策,降低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


  当前,市场环境复杂多变,民营企业升级发展中遇到众多难题。如何破解?去年7月,绵阳市成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题调研工作专班,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和“一对一”走访等方式,调查掌握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广泛征意见建议。


  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前往部分民营企业,为召开这次大会做前期调研准备,并提出绵阳将进一步把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摆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扎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把各项惠企政策直通车开进民营企业,做到“有需必应、无事不扰”,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批颇具含金量的惠企政策纷纷出台并兑现。


  2022年,绵阳提出实施“人才兴市”战略,聚焦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重磅发布了《绵阳市加快集聚创新人才十条政策措施(暂行)》,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大力引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向全市42家民营企业兑付人才引进安居补助、科技城引才项目资助、院士(专家)工作站资助、科技城人才峰会资助、技能人才参赛奖励等政策资金共计3301.5万元。


  会上,绵阳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和市属国有企业宣布将向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减免房租政策措施。其中,对满足 下列条件的民营企业,减免 6个月房租。一是2023年底前“升规入统”的民营企业。二是2022年度绵阳市民营企业营业收入50强、民营企业科技研发30强、民营企业创新型高成长30强、经国、省评选认定并正常经营的各类优质民营企业,包括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四川省民营企业100强、国家级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四川省“贡嘎培优”企业100强、四川省瞪羚企业、创业明星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三是绵阳市民营企业2022年度纳税100强的企业。


  此外,会上还发布了“降低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担保费率措施”等诸多优惠政策措施。(经济日报记者 钟华林)


  转自: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泸州:“四字诀”打造工业新高地

    2016年,泸州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 7%,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 8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1位。
    2017-03-21
  • 绵阳搭建创新平台 冲破技术与产业间“壁垒”

    一项好的技术成果,要变为成熟的产品,甚至延伸出一个产业,需要打破实验室与企业之间的壁垒。这一点,仅依靠技术人员或企业“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如何破题?绵阳选择从技术成果转化的全流程入手,创新模式
    2017-03-27
  • 四川绵阳高新区创新金融服务扶持小微企业

    四川绵阳高新区创新金融服务扶持小微企业

    近年来,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绵阳高新区加快和完善金融体系建设,通过金融业态积聚,形成金融资源、资本资源、服务资源的合力,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2017-06-23
  • 四川绵阳瞄准八大领域 促进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

    近日,绵阳市首个针对科技服务业领域的规划——《绵阳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正式出台,全面明确在“十三五”期间,绵阳市科技服务业的主要目标、重点方向和实现路径。
    2017-07-0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