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经开区:专业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9-22





  智能机械臂精准挥舞,自动传送带匀速流转,熟练员工一丝不苟操作控制仪表……“多亏经开区职能部门主动靠前服务,才创下了当年签约,当季开工,当年投产的奇迹。”荣州东南绿建科技公司办公室主任张映才抑制不住一脸笑容。

  在川南自贡市荣县,经开区通过引导党员干部在重大项目推进、难点问题破解、创新改革实践等领域弘扬使命价值,持续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使得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的新型服务理念深入人心。荣县正凭借“营商软环境”打造“发展硬实力”,一个个优质项目接踵而至,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开发区成为“投资洼地”,助力县域经济焕发勃勃生机。

image.png

  未雨绸缪:产业研判预防投资风险

  荣县在食品饮料、茶叶基地、机械制造等领域拥有传统产业优势,其中年产茶叶近10万吨、茶叶基地面积近20万亩,且享有“中国(西部)陶都”的美誉。为帮助企业规避投资风险,成立产业研究中心,在招商引资前端深化产业分析,确保引进企业符合荣县经济发展总体定位,有效融入产业链条,提高企业投资成功率。

  “经开区始终秉持着既要积极引进企业,更要科学研判企业能不能发展好,全方位为企业家负责的理念。在引进企业时,不仅阐明当地资源、政策等有利条件,还主动承担起为企业把关的责任,全面评估企业是否适合进入。”荣县经开区投促部负责人说道。

  随着荣县经开区规划建设及服务的不断完善,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近3年来经开区园区共签约工业项目20个、开工项目10个、投产项目7个,成功引进荣州东南绿建等10个亿元项目,总投资47.66亿元,达产后年新增产值10亿元,带动就业1000人,实现县域工业产值三年翻番。

image.png

  全生命周期:“保姆式”服务无死角

  “签订合同协议,企业享受服务是否快捷?入驻投产后,能不能顺利发展?遇到困难能不能及时解决?”荣县县委、县政府直面这些现实问题,认为不仅要抓好企业落地投产阶段的服务,更要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实施全生命周期无死角服务,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针对部分企业负责人来自外地,不熟悉办事单位、政策流程容易耽误项目建设进度的实际,开设了专员专班服务。” 项目专员陈佩伶介绍。通过组建由党员骨干牵头的“项目服务突击队”,推行“一图一表一专员”模式,10名专员服务13个重点项目,完成项目专员服务60余次,协调解决电桩搬迁、用电用水、排污许可证办理等40余个问题,实行全流程跟踪服务,被企业主誉为“保姆式”服务。

  在项目专员“保姆式”的跟踪服务下,比扬食品(自贡)有限公司从签约到施工进场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比改革前同类型项目审批时间缩短约50%,刷新了“荣县速度”;东南绿建园区入口道路影响公司运输车辆通行,下午施工,当天就解决了问题;回归食品有限公司招工困难,专员第一时间联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打造“线上+线下”同步招聘渠道,难题迅速化解。

  近年来,荣县持续深化改革,通过创新实行“经开区管委会+县科技经信局+县投资促进局”协同办公体系,优化“工业项目手续办理事项流程图”,形成闭环审批工作体系。同时,针对企业不同阶段实施精准服务,第一时间为企业分忧解难。

  四川鑫垅发茶业有限公司在规模扩大后,人力、资金方面均遇到困难。经开区领导获悉后,建议其将茶叶基地和生产设备转让给实力雄厚的当地企业,专注擅长的销售业务。“我们收缩战线,与其他企业合作,专注自身优势项目,实现了合作共赢。”该企业负责人感激地说:“荣县的营商环境太有温度了,我们这些外地人心里只剩‘安心’和‘信任’,未来还要引荐更多的朋友来投资创业。”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诉求有重大差异,服务内容也应该相应调整,只有坚持把企业难点当成服务重点,工作才真正干到了点子上。”荣县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周小平说。

image.png

  深化企业服务,切实排忧解难

  随着入驻企业越来越多,经开区服务涵盖内容日益广泛,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将企业问题按经济、环保、金融、法律等领域分类,由相关专业部门处理,加快服务进度;组建“利企帮”流动服务团进行追踪服务,变“企业上门求助”为“服务延伸进门”;主动收集用地、用工、融资等方面问题并集中解决。截至8月底,共收集诉求74条,已解决32条,正在解决36条。

  荣县经开区为企业主动提供各方面服务,如建议东方气体公司转型升级更新设备,通过更换10条智能生产线,降本增效明显;县企业服务中心得知春兰茶业公司产权证备注图和厂区地址有出入,主动联合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寻找法律法规依据,成功纠正了昔日的偏差,消除企业“心病”;协调贷款2000多万元,助力双龙陶业更新机器设备,使其陶制品生产能力达50万件/年,成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经开区还积极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企业活动,围绕生产经营状况、用工需求、资金难题等内容开展走访调研,动态收集、动态管理企业诉求。通过建立长效机制通盘解决部分存在的共性问题,实现举一反三。例如:县委县政府领导针对在定期调研中发现企业普遍缺乏专业技能人士的问题,统筹协调通过行业工会把400多名持证上岗的焊工、钳工、铆工等专业人才汇集造册,以供全县企业合理协调用工。这一举措使得曾因缺乏熟练技工而头疼的东南绿建公司受益匪浅,其相关人员表示,去年公司实现8000万元产值,今年有望达到1.2亿元。

  数据显示,荣县经开区目前仅规上节能环保企业就有9家,成为重点集群,为自贡建设川南渝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提供“硬核支撑”。

  “比优惠,讲感情只能吸引企业一时,优质专业服务才能让企业长久受益。”荣县县委办公室主任、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罗晓鹏直言,只有保证现有的企业活得好、能赚钱,才能让更多的优质企业源源不断来荣州大地投资创业。(供稿:荣县经开区)


  转自:四川党建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