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E 2025年Q3财报稳健,执行董事长彭迦信:为行业创造更大价值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11-20





  2025年11月12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encent Music Entertainment Group,简称“腾讯音乐”或“TME”)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核心业绩指标表现稳健:总收入同比增长20.6%达84.6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27.7%至24.8亿元,实现高质量增长。作为核心增长引擎的在线音乐业务持续发力,在线音乐服务收入达69.7亿元,同比增幅27.2%;其中在线音乐订阅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17.2%,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ARPPU)进一步提升至11.9元,彰显出内容与平台“一体两翼”战略的深厚成效。

  《中国数字音乐产业报告(2024)》显示,在线音乐已成为数字音乐产业的核心驱动力,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用户付费意愿不断增强。TME精准把握行业趋势,通过丰富内容生态与优化平台体验的双向发力,推动在线音乐业务实现全方位优异表现。本季度,在线音乐订阅业务与非订阅业务协同增长,演唱会、艺人周边等非订阅服务持续释放新动能,这一表现也得到市场机构的积极认可。摩根士丹利指出,TME构建的差异化会员服务、高品质演出等商业化体系极具竞争力,在线音乐非订阅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引擎;中金公司则看好其多层级会员运营能力,认为超级会员渗透率及ARPPU仍有提升空间。

  在内容生态建设上,TME持续深化全球化布局,并创新内容共创与宣推模式。本季度不仅与G.E.M.邓紫棋、张杰、张艺兴等知名艺人完成续约,还与暴雪娱乐、韩国厂牌DREAMUS、日本ACG厂牌KING RECORDS等达成合作,持续拓展多流派、多语种音乐曲库,进一步丰富内容供给。内容共创与宣推成果显著:与腾讯游戏合作,联合天美工作室群策划的《王者荣耀》十周年版本主题曲《明日坐标》,由易家扬作词、林俊杰作曲演唱,上线两周便登顶多平台榜单,全网收藏量破200万,刷新多项游戏音乐纪录;同步发行的张艺兴数字专辑《闹天宫》及纪念臻享卡组合,引发乐迷抢购热潮,助力该专辑成功跻身年度畅销专辑榜前列。

  与此同时,腾讯音乐的音乐服务边界持续延伸。TME凭借成熟的演出操盘能力,本季度为国际巨星G-DRAGON权志龙2025 WORLD TOUR [Übermensch]在悉尼、墨尔本等六座城市举办14场巡演,吸引超15万名观众,彰显国际运营实力;在本土市场,助力张韶涵成为近三年体育场规模个人演唱会数量TOP级、覆盖城市最广的华语女歌手,推动GAI的演唱会实现从体育馆到体育场的规模跃升,薛凯琪内地万人巡演更创下加场爆满的佳绩。自有演唱会IP矩阵同样拓展,首届TMElive国际音乐大赏(TIMA)在澳门汇聚22组亚洲艺人,吸引超2万现场观众;TMEA盛典集结35组艺人,线上互动热度高涨,进一步巩固行业影响力。

  平台体验升级则为用户粘性提升注入动力。TME率先适配苹果iOS26液态玻璃模式,在安卓端同步上线同主题皮肤与播放器,更具科技感的沉浸式音乐体验获用户青睐。多层级会员体系持续优化:新推出的广告会员有效吸引免费用户转化,日均使用时长稳步上升;超级会员权益不断丰富,QQ音乐3D沉浸式DTS澎湃外放音效、酷狗蝰蛇超清2.0音质,以及陈奕迅数字专辑《FEAR and DREAMS》和i-dle的同名日语EP的优先购权益,推动超级会员渗透率与ARPPU同步增长,形成“体验升级—付费转化”的良性循环。

  对于第三季度的稳健表现,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执行董事长彭迦信(Cussion Pang)表示:“第三季度,得益于在线音乐业务的全方位优异表现,我们再次取得扎实稳健的业绩增长。通过持续创新丰富内容生态,并将服务拓展至更多现场体验,我们不仅推动了订阅业务收入稳健提升,也带动了演唱会及艺人周边等非订阅服务的强劲增长。依托坚实的财务基础和卓越的运营能力,我们将继续拓展音乐服务的边界,为整个音乐行业创造更大价值。”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首席执行官梁柱(Ross Liang)表示:“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平台生态持续繁荣。基于不断深化的用户洞察,我们以创新方式打造个性化服务与体验,推动用户粘性持续提升,促进了超级会员渗透率与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进一步增长。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强化核心竞争力、提升平台效率,并把握新兴机遇,持续赋能音乐创作、带动音乐消费。”

  财报数据背后,是TME内容与平台“一体两翼”战略的持续深化,更是其聚焦音乐主业的战略定力体现。从日益丰富的多元内容生态到不断优化的平台功能与服务权益,TME创新升级内容、服务与体验,打造并完善一站式音乐服务平台。未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将继续助推华语音乐走向世界,同时携手行业伙伴探索产业新机遇,为音乐行业创造长期价值。


  转自:鹰潭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