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产经头条 > 正文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通过

  1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明确了未来20年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方向和“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这是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之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明确,未来20年,要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支撑重大科技突破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针对科技前沿研究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7个科学领域为重点,加快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十二五”时期,将选择中国科技发展急需、具有相对优势和建设条件较为成熟的领域,优先安排海底科学观测网、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等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相较于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其运行效率亦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中国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主要为高校和科研院所使用,对社会开放相对较少。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健全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

 

  2003年以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在中国政治议程中的重要性被反复强调。中共十八大报告中,也将科技创新视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并将其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根据此前通过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希望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该《规划纲要》还将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天和海洋技术作为2020年前的科技战略重点。

 

  当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决定对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等四部行政法规关于罚款数额的规定作出修改,以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