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增长或放缓 运行平稳较快


时间:2011-01-04





  2011年,我国工业运行在挑战中仍存在继续增长的动力和空间,总体上有望继续保持目前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我国工业增加值仍将保持14.5%较高增长水平。

  未来工业发展面临三大挑战

  1、工业进一步向好的基础仍不牢固。我国工业运行虽然步入了一个快速回升的通道,但增长基础还不牢固。首先,投资对工业的拉动作用可能减弱。2011年继续保持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和政策支撑的政策刺激强度已经不可能,短期内受投资体制约束,民间投资还不足以弥补政府投资逐渐退出的空间。其次传统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将进一步失去。收入增长机制、分配体制都将发生重大变革,对部分盈利能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形成严重挑战。再次,随着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的加大,特别是楼市调控的延续和加码,部分周期性行业发展环境将趋紧。

  2、工业增长的国际环境存在较多不确定性。由于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将相当缓慢和曲折随着原有刺激措施逐步到期,发达经济体开始推出新的经济刺激措施,在流动性充裕和通胀预期较强的大背景下,一方面,会造成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继续上涨,加大工业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又会对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造成冲击,导致人民币被动升值,削弱我国工业出口的竞争力。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增加。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影响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3、工业发展面临空前的环境挑战。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纷纷倡导发展低碳经济,把转变能源消费模式为主的经济模式视为“新的工业革命”。面对全球低碳经济转型的背景,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呈现复合性、综合性、压缩性的特点,推进工业化面临空前的环境挑战。改变不可持续的工业发展方式,已成为未来工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

  工业发展趋势预测

  总体来看,2011年我国工业增加值仍将保持14.5%较高增长水平。分行业看,2011年工业行业发展格局将呈现出以下特点:

  1、原材料工业增长放缓。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原材料工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同时受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减弱以及2010年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2011年增速将出现一定回落,预计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

  2、装备制造业保持持续稳定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存在很多有利条件。高端装备制造已被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当中,同时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增加了对高端制造业的需求。今后一段时间,以汽车、电器、轨道交通等为主的消费升级领域和以能源结构调整为核心的能源装备领域,将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主流。预计2011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水平,在整个工业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

  3、消费品工业将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继续得益于国内消费的平稳增长和外贸出口的快速回升,保持平稳运行态势。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对改善民生和扩大消费需求的一系列政策的落实,201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8.6%左右,从而拉动食品、医药等与生活消费相关行业的发展。预计2011年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增长13%左右,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

  促进工业健康发展三大政策建议

  1、增强内需对工业增长的支撑作用。一是利用东北老工业振兴、西部大开发的契机,统筹工业区域协调加强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投资对原材料工业的带动效应,创造新的有效需求,并增强这些地区工业发展的基础和后劲;二是继续实施促进家电等消费政策,扩大工业品市场规模,同时采取财政补贴与税收减免等措施刺激节能、环保、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引导消费升级;三是在扩大工业消费品销售方面,可以考虑向城镇低收入人口和农村中的贫困人口发放代金券,刺激他们购买工业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四是把工业化与城镇化结合起来,通过劳动力的转移,在城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处理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关系,重视新兴科技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二是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依靠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催生和发展新兴产业。三是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的共同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四是注重发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为新兴产业提供科技、商业、金融、信息等服务,创造良好的支撑条件和市场环境。

  3、不断调整优化工业结构。一是要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在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更好地吸收劳动力和减少失业的同时,要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以提高工业品的附加值;二是在深化企业改革中促进企业之间的并购与重组,加强对钢铁、汽车等10大重点产业领域企业兼并重组的引导;三是要启动民间投资,提升未来民间投资的信心和意愿,推动民营企业投资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来源:上海证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