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以高速铁路为龙头打造国家快速铁路网


时间:2010-11-0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其中特别提到,推进国家运输通道建设,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发展高速铁路。

  伴随着一条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和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的建成通车,以高铁为龙头的国家快速铁路网未来几年将在中国大地上铺就,“城乡之间连走廊,城市之间架桥梁”将化为现实。

  “十一五”期间,铁路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国家有关部门、各省区市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快速扩充运输能力、快速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为主线,全面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介绍,2003年以来,铁路建设项目批复投资总规模超过4万亿元,已完成投资1.5万亿元,计划今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规模7000亿元。预计“十一五”期间,铁路建设规划目标全面完成,全国铁路投产新建铁路1.6万公里以上,到2010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以上。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投入运营里程7431公里,其中既有线提速达到时速200—250公里的线路近3000公里。已经建成北京南站、上海南站、南京站等150多个客站,正在建设的有天津西、南京南、济南西等300多个客站,形成与其他交通方式紧密衔接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目前,全国铁路日开行动车组1000多列,日发送旅客达到92.5万人次,为人民群众创造了美好生活的新时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其中特别提到,推进国家运输通道建设,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发展高速铁路。

  伴随着一条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和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的建成通车,以高铁为龙头的国家快速铁路网未来几年将在中国大地上铺就,“城乡之间连走廊,城市之间架桥梁”将化为现实。

  “十一五”期间,铁路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国家有关部门、各省区市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快速扩充运输能力、快速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为主线,全面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介绍,2003年以来,铁路建设项目批复投资总规模超过4万亿元,已完成投资1.5万亿元,计划今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规模7000亿元。预计“十一五”期间,铁路建设规划目标全面完成,全国铁路投产新建铁路1.6万公里以上,到2010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以上。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投入运营里程7431公里,其中既有线提速达到时速200—250公里的线路近3000公里。已经建成北京南站、上海南站、南京站等150多个客站,正在建设的有天津西、南京南、济南西等300多个客站,形成与其他交通方式紧密衔接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目前,全国铁路日开行动车组1000多列,日发送旅客达到92.5万人次,为人民群众创造了美好生活的新时空。

  届时,北京-上海、哈尔滨-大连、北京-石家庄、石家庄-武汉、广州-深圳、上海-杭州、南京-杭州、杭州-宁波、天津-秦皇岛、蚌埠-合肥、厦门-深圳、武汉-宜昌、南京-安庆等高速铁路将建成通车,我国高速铁路网将初具规模。

  邻近省会城市将形成1至2小时交通圈、省会与周边城市形成半小时至1小时交通圈。北京到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将形成8小时以内交通圈:1小时内能到达天津、石家庄等城市;2小时能到达郑州、济南、沈阳、太原等城市;3小时能到达南京、合肥、长春、大连等城市;4小时能到达上海、杭州、武汉、西安、哈尔滨等城市。除海口、南宁、昆明、乌鲁木齐、拉萨、台北外,北京到全国省会城市都将在8小时以内。到2012年,我国铁路“瓶颈”制约将初步缓解,“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将得到较大改观。

  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6万公里以上;加上其他新建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将成为现实。


来源:中国机械专家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