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促进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加速快跑


时间:2010-05-14





全球倡导低碳节能,我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伴随铁矿石价格上涨、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实际现状,我国要达到这一减排目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也正是这样的硬性约束指标,推动了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的加速发展,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从1999年6月中国工程院徐滨士院士首次将“再制造”概念引入中国,11年来我国虽然成为了世界工程机械生产大国,但在再制造领域仍处于初级阶段。由于政策支持力度不强,整体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用户认可度不高,涉足再制造行业的企业凤毛麟角,“被进入”现象比较突出。近两年,在多元化市场供求和市场保有量不断增加的双重催化下,以及走循环经济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国家积极出台各种利好政策,为加速再制造产业化发展保驾护航!

政策出台

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审批了东风康明斯、玉柴机器、潍柴动力等14家企业作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试点。2009年12月,工信部选定了包括卡特彼勒、徐工、中联重科、三一等7家工程机械企业在内的35个企业和产业集聚区作为首批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2009年,国家颁布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中确定国家支持企业开展机动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的再制造。2010年4月,国家发改革委表示,今明两年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国促进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同时,将制定相应法规,解决再制造企业资质管理、再制造发动机产品登记备案、再制造标识管理等问题,完善回收和销售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再制造典型企业。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再制造产品目录》,研究制定对列入目录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鼓励消费者使用再制造产品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优先采用再制造产品的激励政策。

市场无限

目前全球再制造产值已超过1000亿美元,有75%来自美国,其中汽车和工程机械再制造占2/3以上。在国外,再制造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制造不仅节省了生产线投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还大大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商机无限、利润可观,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我国是装备制造及使用大国,设备资产已达几万亿元,14种主要机型工程机械保有量达290万台。随着我国进入机械装备报废的高峰期,再制造产业在社会、资源、环境效益等方面的优势决定了发展再制造产业势在必行。我国工程机械设备大多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目前全国80%的在役工程机械超过保质期,如果将被淘汰的装备产品进行修复,便能以较少的成本,获取较大的回报,并减少能源消耗。有专家预测,中国再制造市场每年的规模可达100亿美元。

产品升级

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具有降低成本、节能环保两个鲜明的特点,是一种高端循环再生方式。用先进技术将废旧的机械设备按照制造业的模式进行彻底拆解翻修,生产出完全等同于新产品性能和质量的再制造产品,从而达到高效的二次利用。再制造产品利用尖端技术不仅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获得盈利,还通过减少废物排放及降低对制造新零件所需原材料的需求,为环境保护提供解决方案。再制造产品比新产品的制造节能60%,,平均有70%的部件都是可以被再利用的,在制造过程中可以节省80%以上的能源消耗,价格平均只有新产品的30%-40%,成本实际上不到原来的50%,毛利率远远高于新品。作为再生资源利用的一种高级形式,再制造为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节能减排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工程机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倡导低碳节能,我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伴随铁矿石价格上涨、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实际现状,我国要达到这一减排目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也正是这样的硬性约束指标,推动了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的加速发展,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从1999年6月中国工程院徐滨士院士首次将“再制造”概念引入中国,11年来我国虽然成为了世界工程机械生产大国,但在再制造领域仍处于初级阶段。由于政策支持力度不强,整体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用户认可度不高,涉足再制造行业的企业凤毛麟角,“被进入”现象比较突出。近两年,在多元化市场供求和市场保有量不断增加的双重催化下,以及走循环经济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国家积极出台各种利好政策,为加速再制造产业化发展保驾护航!

政策出台

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审批了东风康明斯、玉柴机器、潍柴动力等14家企业作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试点。2009年12月,工信部选定了包括卡特彼勒、徐工、中联重科、三一等7家工程机械企业在内的35个企业和产业集聚区作为首批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2009年,国家颁布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中确定国家支持企业开展机动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的再制造。2010年4月,国家发改革委表示,今明两年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国促进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同时,将制定相应法规,解决再制造企业资质管理、再制造发动机产品登记备案、再制造标识管理等问题,完善回收和销售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再制造典型企业。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再制造产品目录》,研究制定对列入目录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鼓励消费者使用再制造产品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优先采用再制造产品的激励政策。

市场无限

目前全球再制造产值已超过1000亿美元,有75%来自美国,其中汽车和工程机械再制造占2/3以上。在国外,再制造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制造不仅节省了生产线投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还大大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商机无限、利润可观,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我国是装备制造及使用大国,设备资产已达几万亿元,14种主要机型工程机械保有量达290万台。随着我国进入机械装备报废的高峰期,再制造产业在社会、资源、环境效益等方面的优势决定了发展再制造产业势在必行。我国工程机械设备大多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目前全国80%的在役工程机械超过保质期,如果将被淘汰的装备产品进行修复,便能以较少的成本,获取较大的回报,并减少能源消耗。有专家预测,中国再制造市场每年的规模可达100亿美元。

产品升级

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具有降低成本、节能环保两个鲜明的特点,是一种高端循环再生方式。用先进技术将废旧的机械设备按照制造业的模式进行彻底拆解翻修,生产出完全等同于新产品性能和质量的再制造产品,从而达到高效的二次利用。再制造产品利用尖端技术不仅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获得盈利,还通过减少废物排放及降低对制造新零件所需原材料的需求,为环境保护提供解决方案。再制造产品比新产品的制造节能60%,,平均有70%的部件都是可以被再利用的,在制造过程中可以节省80%以上的能源消耗,价格平均只有新产品的30%-40%,成本实际上不到原来的50%,毛利率远远高于新品。作为再生资源利用的一种高级形式,再制造为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节能减排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工程机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