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过宏观调控政策抑制钢材价格上涨


时间:2011-09-09





近期市场传闻,8月26日央行向各商业银行下达了扩大存款准备金缴款范围的通知,将承兑汇票,信用证和保函三类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款范围。为避免对市场冲击过大,央行采用了分期缴款的方式,即大型银行从9月5日至11月5日分三次上缴,比例分别为20%、40%、40%。而中小银行则从今年9月15日至明年2月分6次上缴,其中前4个月每个月的比例为15%,后两个月每月的比例为20%。按7月末保证金存款余额4.42万亿计算,本次缴款基数扩大将冻结整个银行体系资金约9000亿元左右。本文将对此次存款准备金新政出台的原因及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一、保证金存款计入准备金缴款基数的原因

1.健全存款准备金制度调控功能

今年以来,为了应对严重的通胀,央行已经连续6次提高存准率,3次加息。而目前银行需要缴纳准备金的存款主要是一般存款,而保证金存款,理财产品等则不需上缴。因此,为了规避准备金上缴,商业银行纷纷调整其存款结构和类别,通过鼓励企业开展承兑汇票的方式以获得保证金存款。这使得承兑汇票的规模日益扩大,今年上半年新增银行承兑汇票为1.33万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量的17.11%,央行通过提高存款率回收流动性的效果大打折扣。而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德缴款范围,显示了央行力图扩大其监管范围,以更有效控制流动性的意图。

2.为应对可能的QE3提前做好准备

由于近期外围经济整体放缓,市场对美联储推出QE3的预期不断增加。尽管26日伯南克在全球央行年会上并未给出QE3暗示,但表示将在9月的议息会议中考虑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增长。若未来美国推出QE3,将使美元继续贬值,加剧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因此央行扩大准备金缴款范围的举动不排除是为未来推出QE3提前做好准备。即使美国不推出QE3,央行未来亦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控货币流动性。

3.对抗通胀的需要

根据已经公布的数据,8月份主要食品价格依然呈上涨走势,未来物价调控压力依然很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1日在《求是》杂志发表的文章中也称,综合各方面情况看,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此次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扩大反映了央行通胀调控思路的延续,通过数量化工具进一步收紧流动性虽然会有利于抑制通胀压力。

二、保证金存款计入准备金缴款基数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的扩大会影响到银行的存量资金,尤其对中小银行影响更为明显。根据7月份人民币信贷收支表计算,大银行在未来3个月补缴的准备金约为3500亿元,中小银行在未来6个月内补缴的准备约为5500亿元。这在短期内会造成市场资金紧张。8月29日以后银行间市场利率大幅上扬,截止8月底SHIBOR隔夜、7天和1个月品种分别上涨0.2%,0.56%和0.12%,之后尽管略有回落,但仍处于高位。但由于未来3个月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约为8030亿元,其中9月份到期资金量达到3500亿元,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的操作空间较大。因此,未来几个月市场流动性的充裕程度,更大程度上可能取决于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的资金回笼和投放。



二、保证金存款计入准备金缴款基数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的扩大会影响到银行的存量资金,尤其对中小银行影响更为明显。根据7月份人民币信贷收支表计算,大银行在未来3个月补缴的准备金约为3500亿元,中小银行在未来6个月内补缴的准备约为5500亿元。这在短期内会造成市场资金紧张。8月29日以后银行间市场利率大幅上扬,截止8月底SHIBOR隔夜、7天和1个月品种分别上涨0.2%,0.56%和0.12%,之后尽管略有回落,但仍处于高位。但由于未来3个月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约为8030亿元,其中9月份到期资金量达到3500亿元,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的操作空间较大。因此,未来几个月市场流动性的充裕程度,更大程度上可能取决于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的资金回笼和投放。

存款准备金新政的出台也使得房地产相关贷款更加困难,目前许多银行已经暂停了二套房的贷款业务,对于首套房贷的利率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上浮。另外,央行的新规也将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的紧张。日前已经披露上半年半年报的98家上市房企的债务总额达1.01万亿元,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上的就达40家,这表明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压力不断增加。房地产企业资金的紧张以及购房贷款的进一步收紧,可能会使得未来房地产投资和商品房销售下滑,进而对于建材的价格形成一定打压。

总之,存款准备金新政的出台会导致市场流动资金大幅减少,增加贸易商融资成本,钢铁企业也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长期来看恐将造成钢价进一步下跌。同时由于国内汽车、家电、机械等行业产销量增速的放缓,以及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钢企将面临较大的成本和盈利压力,预计三季度国内钢材价格超预期上涨可能性不大。

来源:中国钢材价格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