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壳”现象不利于钢铁流通业态的提升


时间:2011-05-11





  时下,钢贸企业在转型中出现的“空壳”现象引起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同样在钢材流通领域的很响很大。日前,就这一“空壳”现象,专门采访上海钢贸商会副会长、上海五波钢结构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庆平。

任庆平对笔者说,近年来,随着一些钢材贸易公司的纷纷转型,“空壳”现象随之生产了,而且呈现越来越普遍的态势,这对整个钢材贸易行业来就是不利的,它不仅不能使钢贸企业做强、做大,而且削弱了钢贸企业,导致钢贸行业的小、散、乱的状况一直得不到改善。

“话得说回来,钢贸企业在转型中出现的‘空壳’现象也是出于无奈,现在钢贸流通商面临的经营环境并不那么好,激烈、无序的竞争,使不少钢贸企业难以生存。”任庆平说:目前钢材分销确实相当困难,搞分销的钢贸企业基本上无法盈利,而且还亏本,即便在钢材市场价格上涨的时候,钢贸商生意也不好做,销量萎缩,销售不畅,且价格上涨的行情很短,几乎是瞬间即逝,很快钢价就下跌了,而价格下跌的持续时间很长,钢市一蹶不振,搞分销,做波段的,大都是赚不到钱,甚至亏本经营。

任庆平说,就是减少库存,优化结构,如今搞分销的亏多盈少。五波公司已经将热轧H型钢的库存量从原先的1万多吨减少到4000吨,但H型钢分销贸易的这一块仍然亏损,企业主要靠终端市场上取得一些盈利,才勉强维持企业的运行。

导致钢贸商的钢材分销赚不到钱或亏损的原因是什么?任庆平说,主要原因是价格的“倒挂”,钢厂的出厂价格高于市场销售价格,从钢厂订货,没有销出去就亏损,这种状态长期持续,让钢贸企业难以承受。与钢贸企业的小、散、弱相比,目前国内的大型钢企处于强势地位,个别钢企甚至垄断经营,不讲信誉,不讲诚意,对履行合同并不那么认真,似乎有点无所谓,事先合同上确定的价格,钢厂说变就变,给钢贸商的商量余地都没有。有家钢贸企业与一家钢厂签订几千吨钢板,价格在合同签订时就锁定,然而就在发货的关键时刻,钢厂突然通知将这批中厚板的价格上调200元/吨,让钢贸商感到措手不及,下游终端用户正等着这批钢板,而这边的价格突然上涨了200元/吨,几千吨钢板再从其它钢厂订货,时候不允许了。无疑,钢贸商只能被迫接受,为此多付出了150万元,原本可以盈利的,最后还是亏损。

任庆平说,钢贸商的分销越来越艰难了,持续的亏损,钢贸企业无法生存,因而不得不转型。于是,一些钢贸企业在转型中出现非正常贸易的现象,有些钢贸企业的钢材销售规模越来越萎缩,甚至作为一种“摆设”,有的拿钢材当作一种融资的手段,把钢材质押给银行,取得银行的贷款,再将贷款得来的资金投向房地产、股市或期货市场,有的用来投资其它行业,如餐饮业、旅游业、担保业。等等,据有关机构的统计,沪上几家银行调研后的推算,钢材货压业务约占上海地区信贷总额的3%-4%,而钢材货物抵押融资在钢贸商们看来是最不划算的方式,他们更愿意组成联保体向银行融资。保守估算,每年有上千亿元资金流向上海的钢贸行业。但巨额的信贷资金很大一部分被挪作他用:炒股、囤地、炒期货,甚至放高利贷。上海钢贸行业日渐沦为骗贷、圈地的“空壳化”行业。

这种“空壳”现象的出现,对钢材流通业来说带来不少的危害,不利于钢贸业的发展,体现在:

一是使钢材贸易主业受到严重影响。一批长期持续钢材贸易的流通企业看到那些靠以经营钢材为名,骗得贷款,从事房地产业或担保业,取得暴利,暴富起来,也蠢蠢欲动,将主要精力不放在钢材营销主业上,而是如何想方设法贷到款,怎样投机投资,挣更多的钱。这样钢材贸易的主业就被放弃了,有的钢贸公司高管坦言:“自己的利润都不是靠钢贸赚的,而是靠房地产,从银行贷来的钱也不会投在钢贸上,那是自寻死路。”由此而来,钢贸行业被“空壳化”了,显然不利于钢贸企业的做强、做大,甚至逐渐萎缩,弱化。

二是对正常贸易的钢贸企业带来冲击。由于一些钢贸企业挪用贷款炒股炒地炒期货,造成坏帐的不少。据悉,钢贸行业基本上每年都会有几笔比较大的坏账,不乏上亿元的。从而引起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高度重视,提高了对钢铁企业的贷款门槛。同样,钢贸企业的信誉也受到影响。这样一来,一批坚持正常进行钢材贸易的流通企业被殃及,正常的贷款融资渠道不如以往那么顺畅,钢贸商的正常钢材贸易业务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是钢贸行业的诚信经营遭践踏。个别钢贸企业为了从银行贷到更多的款,弄虚作假成为一种潜规则。虚假注册,做假帐,“借”钢材骗贷款,银行需要什么样的报表,就做什么的报表;有的钢贸企业甚至直接把财务报表等交给银行,让银行按照贷款要求随意制作。圈子里熟识的同乡,也会彼此合作欺骗银行,联保形同虚设。为了使钢材质押给银行,有的贸易企业通过买卖双方相互开票、虚假贸易手法,让钢材多次抵押,从而得到更多的贷款。时下,财务不实、财务造假现象在钢贸企业中相当普遍。得到贷款之后,有的就直接用来融资担保,有的甚至放高利贷,当在放高利贷过程出现纠纷时,一些钢贸商采用黑道白道,用威胁的手段,以千方百计实现暴利。而钢贸业的讲信誉,讲诚信,诚心经营,早被抛弃了。

任庆平说,钢贸行业的这种“空壳”现象不仅没有得到遏制,而且还在蔓延,这对本来就存在散、小、弱的钢贸企业带来冲击,使钢铁业的集中度始终提升不起来,目前国内没有一家上规模的、跨区域的钢贸联销企业,年钢材销量在100万吨以上的钢贸企业也很少见,而随着“空壳”现象的普遍,国内钢贸行业整体水平难以提升,第三方钢铁现代物流业得不到重视,非正常的经营手段,遏制第三方钢铁物流业的发展,使钢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钢贸商的经营成本继续上升,盈利更为困难。

如何遏制钢铁业中的空壳现象继续蔓延,提高钢铁流通行业的整体水平,把钢贸企业做强、做大,对此,任庆平提出:

一是逐步推广钢铁雇金机制,让钢贸企业具有基本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当前,钢铁贸易领域沿用的是“买断代理制”,即钢贸商先付款后提货,产品的所有权就不再属于钢厂,而是钢贸商。这样,钢价波动的风险就需由钢贸商独自承担。因而在“买断代理制”中,钢贸商始终处于被动,一旦钢价冲高回落,钢贸商往往连本带利的搭进去。而在国外的钢铁贸大都实行的是“佣金代理”销售制,贸易商不必动用自有资金,仅仅为钢厂代销钢材和提供售后服务,并从中获取销售提成。这样贸易商的利益与钢厂紧密相连,有利于避免钢材价格大起大落,提高钢铁厂家、商家和下游用户的运营效率和专业化分工,有利于整个钢贸流通行业稳步发展和壮大,不至于因价格的“倒挂”而亏损经营,从而选择靠贷款、融资,从事其它产业,出现“空壳”现象。

二是建立健全的规范的管理制度。目前钢贸行业里大都是民营企业,是市场化比较充分的行业。但这个行业没有被恰当重视,没有规范管理,使这个行业的风险不断积累,生存和发展日趋困难,出于无奈,部分钢贸企业把钢贸作为融资的手段,转型其它行业。一些钢贸企业从银行借来的钱都是短期贷款,放出去的高利贷相对期限较长,且以投向房地产为主,资金链断裂的问题比较突出,快速积累巨大的金融风险。因此,要强化管理,对钢贸企业的贷款去向进行跟踪和监管,有效遏制“空壳”现象的进一步蔓延。

三是从政府、社会层面重视贸易行业,引导正确的转型。为了从根本上防范钢贸行业中的“空壳化”现象的继续发展,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引导和促使钢贸企业实现更好的转型。在政府层面,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植中小企业的基本法,要有合适的中小企业法规,让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在正确的法规指引下进行正常的信贷和金融活动。提高钢材贸易的准入门槛,实现行业自律,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设产销风险共担机制,发挥流通领域对稳定钢材市场的调节功能。

来源:中国钢材价格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