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项目遇阻 凸显国内钢铁行业困局


时间:2011-04-14





“十二五”中国钢铁产业重新布局,沿海钢铁基地建设引起关注。但目前新建项目难以获得批准,沿海钢铁基地建设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沿海基地符合未来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我国钢铁生产上要真正实现“赶英超美”,摆脱长期从日韩欧盟进口优质钢材局面,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淘汰落后产能,那么沿海钢铁精品基地的建设势在必行。

随着“十二五”中国钢铁产业重新布局,提出全国城市型钢厂按照沿海沿边原则,五年时间内搬离城市,沿海钢铁基地建设又一次进入了人们视线。

国家对沿海钢铁基地建设向来寄予厚望,多次出台政策,鼓励钢铁企业向沿海发展。2009年钢铁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到建成曹妃甸钢铁精品基地,通过淘汰或减少现有产能,建设湛江、防城港、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及宁波钢铁续建项目。在“十二五规划”草案中提到,“十二五”钢铁产业布局向大钢厂倾斜、向南方倾斜、向沿江沿海倾斜,加快湛江、防城港、曹妃甸、山东沿海大型钢铁项目建设。

一、沿海钢铁基地建设跛足前行

虽受政府关注,但沿海基地的建设,几年来一直跛足前行,颇为不顺。什么导致沿海钢铁基地的发展缓慢,可以说原因复杂。

中央政府表示,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不再批准新的项目上马,实际上忌惮一旦打开产能扩建阀门,各地新建项目如野马收缰,更加难以驾驭,索性一刀切砍断新建项目。

其实,这几年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淘汰落后钢铁产能,但出现一个奇怪现象,就是钢铁产量越淘汰越增长,淘汰的越多,新增的产能越大。伴随着产能增长,全国钢铁产量一路走高,2008年,全国粗钢产量刚迈上5亿吨,仅过两年,2010年粗钢产量就达到6.27亿吨,增速惊人。

金融危机以后,在中央政府的产业规划及政策刺激下,应该讲,钢铁产业重组的进展是很快。尤其是各地方政府主导的重组,在地方的支持下,各地大钢厂跑马圈地,一时间国内钢铁集团林立。2010年钢企粗钢产量全球前十,中国独占五席,产能增长较快的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团位列其中。

各省纷纷组建当地核心企业,一边淘汰落后产能,同时新建数倍的高炉,这些都让中央企业感觉如芒在背,不敢放过沿海基地。规划中的沿海精品基地建设,就这样平添波折。鞍钢鲅鱼圈项目,报批较早,2006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准,随着2009年两条生产线开工投产,形成500万吨的生产能力。但其他基地的建设,费尽周折,两家央企宝钢和武钢的日子也不好过,湛江、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迟迟未获中央政府批准。中央之所以不敢放开,一刀切地对待沿海钢铁基地,其根源也在于,地方政府扩张产能愿望强烈。

二、我国需要加快建设沿海钢铁基地

应该反思,我国钢铁产能增长较快有其合理性。全社会的消费处于增长阶段,城市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钢材,居民消费升级,也需要钢材。目前二三线城市及农村的汽车、日用家电的购买量很大,这都将耗费钢材。

但我国钢铁产能有其不合理之处,就是重复建设,生产相似产品的生产线过于密集。比如热轧板生产能力过剩,盈利能力长时期低于其他品种,测算后发现,热轧板材吨钢毛利率很低,甚至比螺纹钢低四五个百分点,钢铁行业利润微薄,行情稍不景气,热轧板材产品就跌到亏损线以下。另外,地域限制严重,地方保护主义泛滥,导致了作为企业层面的兼并重组多发生在区域内,由于技术等方面原因,这也更加重了国内产能的重复建设。

但对于沿海精品钢基地,政府应该放开手脚,这符合未来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首先,目前准备在建的沿海大钢铁项目,产品水平上比内陆上了一个台阶,这有助于提高我国钢铁产品层次。尽管我国钢铁产量占到了全球的近半壁江山,产量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总和,但没有改变中国钢铁大而弱局面,钢铁生产工艺依然没有实现“赶英超美”,长期需从日韩欧盟进口优质钢材,地位相当尴尬。



另外,建设沿海基地,借助沿海临港优势,将大幅降低原料运输费用,比如武钢防城港项目,巴西铁矿石通过防城港上岸,比从武钢本部上岸每吨节约运费200元以上。并且随着中国钢铁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另一重要原料焦煤也出现进口量大幅增长现象,2009年焦煤进口量增长402%,达3440万吨,成为净进口国;2010年焦煤进口量增长37%,达到4727万吨。以后焦煤进口量将逐年扩大,加快临港沿海基地建设,将节省大量运费。

实际上,沿海钢铁基地的建设,不但没有加剧中国钢铁产能过剩,还会引导中国钢铁行业的良性发展。通过加快建设临港大钢铁项目,利用大型企业集约生产特点,生产高附加值、节省材料、成本低的钢铁产品,由于地处东南沿海,临近消费市场,沿海基地的钢铁企业优势更加明显。这压缩内陆钢厂生存空间,才是淘汰落后产能的王道。事实已经证明,单纯依靠法律行政手段,强令地方企业淘汰产能,往往难以奏效,通过经济手段,提高钢铁行业的竞争程度,才能实现钢铁行业的良性发展。

三、沿海基地困局凸显我国钢铁企业困境

一粒沙中看世界,沿海钢铁精品基地的建设困局,折射出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困境。建设沿海精品基地其实与产能调控不冲突,究竟是什么卡住了中国钢铁产业发展。

透过现象看本质,钢铁行业的情况错综复杂,让人看得混沌,根源在于没有理清钢铁行业的利益关系。体制存在问题,导致了行业环境恶化。挡在钢铁行业发展的第一条拦路虎,不是别的,是现行的财税制度。

我国钢企发展到这个阶段,继续发展,离不开兼并重组。但要卸掉重组枷锁,财税改革势在必行,必须做出调整。因为地方利益是重组的最大障碍,而地方利益当中,税收又是核心。作为地方钢企出资人,钢铁企业是地方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上缴的税金及红利,是地方政府难以割舍的肉。

这些中小钢厂放在全国不算什么,但在地方上,多是当地的经济支柱,再加上多为国企,除了稳定就业作用,关键时刻还能为地方GDP的冲刺贡献力量,这对地方政府更有吸引力。

这种分歧同样体现在防城港项目上,2005年底,武钢与广西国资委签署协议,组建武钢柳钢集团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武钢认缴资金原则上全部用于防城港钢铁项目投资。计划在淘汰落后产能之后,置换防城港项目。尽管武钢、柳钢都已经做出了努力,防城港项目迟迟未能获批,核心钢铁工程不能开工,但等来的是柳钢的自身壮大。从2007年柳钢集团钢产量580万吨,到2010年突破1000万吨,柳钢跻身于千万吨钢企行列,这为武钢的跨域重组埋下隐患,防城港钢铁基地的未来平添变数。

个人认为,沿海钢铁基地的建设,已经势在必行,建设精品基地,政府可以考虑给予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如果现在不加快建设沿海基地,等到内陆钢厂和地方政府建成大量的钢铁产能,将为时已晚,未来铁矿石、焦煤将增加进口,以及成品材的销售等等成本,又将是社会资源的浪费。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