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谈判走向破裂边缘 钢企或将"各自为战"


时间:2010-04-30





中国与世界三大铁矿石生产商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和巴西淡水河谷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一直牵动人心,然而本月28号,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的一句话,让人们感觉到谈判已经走向破裂的边缘。有评价说,中钢协首次妥协,已经无力回天。

罗冰生说的这句话是:国内钢铁企业可以和三大矿山就铁矿石问题进行分别接触。一个月前,中钢协的表态与此截然相反。他们曾经呼吁国内钢厂改变这种分散状态,统一行动,争取做到两个月内不进口三大矿山公司一吨矿石,以此对抗三大矿山漫天涨价的不合理要求和强硬态度。

然而,硬抗了一个月后,中钢协不得不放弃“统一行动”的原则,开始承认国内钢企和三大矿山分别接触。这一表态的变化表明了什么呢?钢铁业研究专家、北京科技大学金融工程系刘澄的看法是:“可以说是妥协了。我们以前所坚持的年度价格谈判机制是失败了,允许各个企业根据形势自行判断了。”

这个结果的确让期待已久的业界非常失望。那么,为什么中钢协当初那么自信能够抵制两个月,后来又无奈地妥协了呢?刘澄分析说,当初的自信,是因为中钢协了解到国内钢企当时的铁矿石库存量能够支撑两个月。的确,在没有谈判结果的这段时间,国内钢企是在消化库存,并开拓了一部分新的进口来源。

刘澄:“主要是消耗库存。但现在也消耗殆尽了。另外还有一些来自印度的矿进行了补充,还包括印尼、南非的一些铁矿石。”

记者:“印度的铁矿石要比三大矿山要便宜点?”

刘澄:“便宜点。印度要以现货比的话,比三大矿山低一点,但是它品位也低一点。应该说,这些铁矿石是零散的。”

正像刘澄说的那样,这些品味低的矿毕竟是零散的,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让中钢协没有想到的是,国内钢铁企业的困存会消耗的这么快。与此同时,三大矿山更是以“通牒”的形式发布公告,要用与现货结合的季度定价取代往年的长期协议价。说起三大矿山的强硬态度,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在新闻发布会上非常激动。

罗冰生:“对中国、日本、韩国、欧盟,他们都实行统一的、大幅度涨价的措施。你们不接受,我就要停止供货,进行威胁。”

在这样的形势下,实际上,国内一部分没有库存、“等米下锅”钢铁企业已经在按照季度价购买铁矿石。兰格钢铁网咨询部经理马力说,这样的现实首先源于三大矿山对优质铁矿石的垄断,来自其他国家的铁矿石品位无法满足要求。

马力:“三大矿山太强势了。中国要去找矿源、去开发、去投资的话,见效怎么也要三五年,所以短期内解决不了对他的依赖。”

更重要的是,国际国内不断增长的铁矿石需求无法阻挡。罗冰生说:“今年以来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除中国的需求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去年是大幅度下降,今年一季度是大幅度增长,这种变化造成了全球铁矿石的供不应求。”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测算,如果我国钢铁企业都与三大矿商以现货价结算,目前现货价已经超出每吨180美元,是2009年单价的3倍。按照2009年6.3亿吨的进口量,我国钢铁企业全年要多付出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的代价。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