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谈判溃败 或损失5000亿


时间:2010-04-30





  一个谈判落败的代价是多少?一个回答是:可能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

  “钢铁企业出于自身生产的需要,可与矿山约定临时价格采购铁矿石。”2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无奈地表示,传统的铁矿石谈判已名存实亡。

  中钢协“内外交困”

  对于一直在努力挽救“摇摇欲坠”的长协谈判机制的中钢协而言,近期的不利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在国际三大矿商提出按照季度签订价格协议之初,为拉拢中国市场,全球第四大铁矿石供应商FMG还一再表示,不会跟随三大矿商,仍将拓展与中国客户的关系。但随着铁矿石市场现货价“一天一个价格”的飞速飙升,其于4月24日仍表示,将采用与市场挂钩的价格体系,彻底“抛”弃中国钢企。

  而在此前,为抵抗国际矿商的苛刻要求,中钢协也曾动员国内钢企抵制进口铁矿石,并努力整顿国内铁矿石进口秩序。但由于铁矿石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国际矿商的“断货要挟”,罗冰生承认,中钢协的倡议并没有得到多少钢企响应。

  一年吞掉四个半宝钢

  虽然罗冰生表示,谈判还在进行,但已经失去了实质性的意义。而除去少数大型钢企有望较快和矿商达成相对优惠的协议价外,即将消化掉原有库存铁矿石的大部分钢企将纷纷从现货市场拿货。只是,“有米下锅”也不见得就是件好事。按照目前铁矿石超过180美元的现货价计算去年价格是60美元,即便今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不增加,6.3亿吨的进口量仍将使得全国钢企多付出5000多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相当于四个半宝钢股份的总市值。

  目前,罗冰生已提出要将进口铁矿石问题作为战略问题提高到国家层面来解决,并大力鼓励我国企业到海外开矿,将目前中国控制铁矿石海外资源量占总进口量的比例从9%提高到50%以上。

  高价铁矿石让钢企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而其如将此转嫁至下游,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数个关键行业都将起到重大的负面影响。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如钢材价格上涨15%,汽车毛利就要下降1%,而200%的涨幅将使其毛利下降超过13%。据《新快报》

  分析

  教训:早谈成比晚谈成好

  在经历5个月的煎熬后,铁矿石谈判的结局令人感慨。

  业内人士指出,近两年的铁矿石谈判陷入“开局给人很高期望,但结局都不甚理想”的怪圈,除了铁矿石转入卖方市场而国际矿山垄断优势突出的因素外,中方自身也有一些教训需要总结。

  一是谈判要应时而变,“久拖”并不是好办法。

  回顾今年的铁矿石谈判,矿山从去年末的放风涨15%~20%,到年初的涨30%~40%,再到如今咬定90%~100%协议价格的涨幅,可谓步步逼近、层层加码。

  “我们在年初时有一个基本判断,即铁矿石市场今年将转为卖方主导。谈判刚开始时矿山的报价还是试探性的,而随着全球钢铁业的逐步复苏,他们的涨价立场只会越来越坚定。从这个角度看铁矿石谈判,早谈成比晚谈成好。”联合金属网铁矿石频道主管杜薇说。

  二是谈判要基于企业实际而不是舆论压力。

  这点罗冰生感触颇深,他在发布会上说:“铁矿石谈判现在成了连买菜老太太都关心的热点话题。”事实上,无论是之前的宝钢还是现在的中钢协,都无一例外地在谈判上遭遇了沉重的舆论压力。

  “中国钢铁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涉及的相关利益者甚多。无论谁谈,都要面对众口难调的困境。”贾良群说。

  他认为,铁矿石谈判应该从市场和企业的角度出发,从实际和灵活的角度出发,避免像2009年那样面对舆论追问时“绝不松口”的情绪化倾向。

  三是对于矿石市场出现的新模式、新工具,中方要积极应对而不是消极回避。

  罗冰生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三大矿山已由金融资本控制,千方百计追求当期最高利润,使铁矿石具有资本属性。

  新华评论 5000亿损失是啥概念?

  超过5000亿的损失是个什么概念?举个例子,沈阳去年的GDP是4359亿元,盘锦是685亿元,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说,三大巨头一涨价,全体沈阳人+全体盘锦人去年一年创造的财富就被人拿走了。

  看上去触目惊心,但这还不算最坏的———一份调研资料显示,至2015年,全球铁矿石产能将从2009年底的基础上增加68%,如果新增产能届时完全达产,那目前铁矿石供应不足的瓶颈将得以瓦解。

  可即使中国钢铁行业熬到2015年又能怎样呢?巨头们会认真增加自己的产能、主动放弃对中国颇为灵验的“紧箍咒”吗?

  尽管中钢协正在配合国家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酝酿举起“反垄断”大旗,但近年来中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已经接近70%是不争的事实,工业食粮掌握在别人手里,试图靠“规则”解决问题,希望渺茫。

  此外,还有钢铁行业专家呼吁,让中投公司介入,用金融手段对抗三大矿背后的国际金融巨头,但是中铝抄底力拓受挫已是前车之鉴,而国企们经营金融衍生品的笨拙和愚蠢,更令人难以放心。

  扬汤止沸已无可能,中国钢铁行业要想不再遭遇“逼宫”,还得从自身短处着手。

  实际上,除了国内铁矿石的价格双轨制和僵化的谈判机制之外,造成谈判受制于人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钢铁产业早已出现“虚胖”症状———2009年9月底,国务院有关文件将钢铁业列为产能过剩的重点行业,但是,当年粗钢产量增幅还是达到了12.9%,产能逼近全球的一半,过剩相当严重,而行业的无序竞争和多头对外,更让中国钢铁的软肋暴露无遗。

  当前的中国钢铁业,应该做好的是减法而不是加法:减去僵化的行政手段,减去落后的行业产能,减去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有这样,才能让本文开头等式两边的数字,更小一些,乃至消失。李子平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