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业务 从“香饽饽”到“烫手山芋”


时间:2010-12-17





  ■由于地产业暴利,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之外,纷纷扎堆楼市,出现了“千行万业奔地产”

  ■证监会暂停涉地产业务公司再融资的倒逼下,非地产主业上市公司逃离地产,注定继续“轰轰烈烈”

  除130多家房地产企业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两成上市公司涉足房地产行业,其中“旅游酒店”板块54%(26家公司)、“家电行业”板块27%(26家公司)、“传媒娱乐”板块26%(19家公司)、“物资外贸”板块35%(20家公司)企业涉足楼市。

  上市公司扎堆楼市

  有关报告指出,2005-2009年间,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平均毛利润率30%左右。即便在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2009年,房地产行业却实现了“乾坤大逆转”。耐人寻味的是,由于房地产业暴利的存在,不少地方的房地产项目仍然是“摇钱树”,近年来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之外纷纷扎堆房地产市场。中国楼市出现了“千行万业奔地产,阿猫阿狗来造房”的景象。

  不少上市公司通过非主营的房地产业务增加了效益。中报显示,阳光股份今年上半年业务收入25.6亿元,同比上升251%,其中房地产销售收入占95%,商业物业租赁占4%。主要地产项目北京阳光上东C9区和天津万东项目于期内竣工。其中,阳光上东C9区贡献的11.5亿元占整个结算收入的近一半;天津万东项目贡献7亿元,占整体收入30%。

  2010年5月,中国快递业龙头企业申通快递大举进军房地产行业。虽然申通快递总裁奚春阳曾经表示,这是申通的一次战略行动,并不是一个投机行为,以后房地产将逐渐成为一个重头产业。但这让人不由得想到,申通快递是否是要来分一杯房地产大宴的羹。

  商界大佬史玉柱近来在资本市场上动作频频,投资地产成为今年投资的一个任务。主营生物制药和房地产业务的金宇集团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进股东巨人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约319万股,占总股本的1.13%,为公司第六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上市房企可能遭遇的问题,同样可能出现在其他上市公司的非主营房地产业务上。有业内人士分析,“上市公司不重自身的主营业务,而都转向来钱快的房地产业务,这是一种资源和资金的扭曲和错配,也增加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沬。短期看,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好看了,但是,从长远看会削弱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对企业股民不利。”

  地产业务成为烫手山芋

  识时务者为俊杰。在房地产调控风声越来越紧的情况下,一大批非地产主业上市公司正在上演逃离地产的戏码,而且愈演愈烈。

  据不完全统计,4月以来就有近30家非地产主业上市公司发布剥离地产业务公告,其中11月更是达到了7宗。而在国家对房地产融资渠道进行封堵的情况下,在证监会暂停涉地产业务公司再融资的倒逼下,非地产主业上市公司逃离地产注定继续“轰轰烈烈”。

  有地产营销策划专家分析,非地产主业上市公司逐利而来,无利而归,不排除完全是投资或投机的想法,因而不利政策一来就开始打退堂鼓,想要从不利中抽身,继而远离房地产。“为了继续专注于主业发展”几乎是各家非地产主业上市公司对于剥离地产业务的统一说法,但这似乎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说辞,并不能让人信服。

  在过去5年里,特别是2009年以来,各行各业都涌进房地产行业,不下40家非房企上市公司纷纷拿起钢筋水泥造房子,而如今遭遇调控则更像是“树倒猢狲散”,专家们认为不少非地产主业上市公司无论是进驻房地产行业还是退出房地产行业都源于一个“利”字。

  11月2日,通程控股将持有的全资子公司通程金洲100%的股权全部转让给新阳光铝业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为6614万元;

  11月16日,酒鬼酒将持有的湖南利新源75%的股权转让给成都新合能公司,转让价格1499.2万元;

  11月17日獐子岛以1.24亿元的股权转让价,把大连獐子岛耕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大股东投资发展中心,宣告全面逃离地产行业;

  11月21日,合肥百货打包捆绑转让旗下地产业务,作价1.98亿元。这包括合肥拓基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19.6%股权、蚌埠百大置业有限责任公司55%股权和铜陵拓基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10%股权。遭遇政策调控,合肥百货不得不急甩旗下地产资产。而9月29日,该公司就已经分别公开挂牌出售公司以及子公司的地产业务,却遭遇无人接盘的局面,不得不二次打包推向市场,以1.98亿元的底价出手。

  敦促“非房企”退市

  目前,证监会不再审批任何房地产的再融资申请,非地产主业企业必须剥离房地产业务之后才能上报。随着10月众多城市陆续出台限购令,楼市前景更加雪上加霜,这无疑会加快“非房企”上市公司卖空房地产业务的步伐。目前作为房地产行业“救命稻草”的房地产信托,也或将面临收紧的局面,难怪这些“非房企”近期开始加速剥离地产业务。

  有资深房地产专家认为,如果调控结束,剥离地产业务的非地产主业上市公司或者其他非地产主业公司会卷土重来,二进甚至三进房地产淘金。房地产作为暴利行业,大部分“非房企”基本早在6年前进入的房地产,插手从未做过房地产的业务。

  目前受到政策调控和融资困难及考虑到自身主营产业,仅仅是暂时撤离楼市,避免资金被套的风险,况且撤离之后,等政策调控结束,融资放松,楼市稳定,又可以再回到房地产业。

  另外,也不排除这些“非房企”在楼市圈钱的动机,因为土地的升值速度甚至超过了房价的上涨幅度,炒地皮甚至比炒房更加暴利。毫无疑问,一旦调控结束,剥离地产业务的非地产主业上市公司或者其他非地产主业公司肯定会卷土重来,积极进入房地产行业继续“淘金”,力图分一杯羹。

  曾经房地产行业是人人争抢的香饽饽,现在竟然成为“非房企”争相出手的烫手山芋。但即使困难重重,众多“非房企”剥离了房地产业务,并不代表知名房企也对房地产前景感到悲观。

  不过,“非房企”坚决卖空房地产业务给房地产行业一个重要的信号,房地产将面临新的调控周期,将会重新洗牌。“非房企”卖空房地产业务,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和繁荣发展,挤掉一些“门外汉”,让房企去开发才是未来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趋势。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