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产业将向西部转移 新疆煤制气前景大有可为


时间:2011-06-22





  日前,记者在“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新疆煤化工产业的迅速崛起,带动国内煤制气产业快速发展,煤制气前景受到国内瞩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库热西·买合苏提表示,新疆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具有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的客观有力条件。加快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是新疆加速新型工业化最现实、最具比较优势、最有可能占领技术和市场制高点的主攻方向。

  煤化工产业逐步向西部转移

  有关专家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煤化工产业布局将逐步向中西部资源地转移,实施上下游一体化发展,严格执行产业准入条件。

  新型煤化工行业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是做好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示范工程,科学评估技术路径、经济性、环境影响、风险与制约条件等,奠定未来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煤化工产业重点发展地区是煤炭的调出区和自给区。作为拥有全国煤炭资源储量40%的能源战略重地,新疆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煤化工产业重点发展的战略高地。

  当前,新疆传统煤化工快速发展,煤-盐化工已形成优势。近年来,新疆依托丰富的煤炭、原盐、石灰石、无机盐等资源,同时利用原料价格和电价较低的优势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焦炭、氯碱、电石、硫化碱等化工产品产量也在快速增长。

  另一方面,新疆新型煤化工进入了启动和建设阶段,将迅速形成较大的能力。据初步统计,已有104家企业到新疆调研发展煤电煤化工投资机会和开展项目的前期工作,五大电力集团和一批大型煤炭企业已入驻新疆,一批煤电煤化工项目已开工建设。

  根据自治区“十二五”规划,新疆将依托优质煤炭资源,以伊犁、准东煤炭基地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提升传统煤化工,提高技术含量和深加工程度,形成煤制合成氨、煤制二甲醚、煤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焦化七大产业链,尽快建成一定规模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

  新疆煤制天然气前景被看好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年多以来,国家支持新疆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陆续出台,尤其在煤化工方面,国家提出支持新疆重点发展煤制气,适时建设煤制油示范工程,稳步发展煤制醇醚燃料产业。

  专家指出,新疆煤炭资源丰富,资源分布集中且煤质较好,开采条件良好,竞争优势突出。同时,新疆具备建设大型煤化工项目的供水、用地条件。新疆水资源总量832亿立方米,为项目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新疆土地资源丰富,未利用土地居多,可根据各项建设条件,选择适合建设大型煤化工基地的厂址。

  而且,煤化工产品的外送通道正在逐步形成。西气东输一线和西气东输二线正在运营,中石油正在建设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并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建设西四线、西五线输气管道,西六线当前已经完成规划。截至目前,中石油已经同意新疆12家煤制气企业的14个项目煤制天然气进入西气东输管网。另外,铁路、公路、民航等基础设施正在快速推进。

  从市场需求分析则让人更加乐观。专家预测,2015年中国天然气市场需求为2000亿-2400亿立方米,2020年将超过3000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的增长速度必将滞后于市场的需求增速,而煤制天然气将成为填补市场需求缺口的重要选择,这也为煤制气项目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量水而行”“非强勿扰”

  新疆化学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自治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并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和石油化工基地。而煤化工发展毕竟刚刚起步,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在所难免。

  专家们建议新疆应该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推进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必须努力避免“一哄而上”的重复建设问题,要高度关注“投资过热”等问题;坚持“统筹规划、环保优先、集约高效、有序发展”的原则,认真落实差别化产业政策,大力推进国家煤炭资源转化实施方案,加快煤炭资源开发和转化,延长煤炭产业链;加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提升传统煤化工技术水平。

  新疆还要进一步做好煤化工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按照有关规范做好大型煤化工园区的选址工作,在做好园区内部公用工程建设的同时,应同步做好园区界区外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时消除“瓶颈”。加强园区规划与煤炭开发、电力供应、供水工程、管道和交通运输等相关规划的衔接,使园区煤化工产业的形成能力与各项支撑能力相平衡。项目规划建设要“量水而行”,努力避免“一口水八个人喝”的现象。

  清华大学倪维斗院士发出友情提示,新疆煤化工项目热度足够,还需谨防“大跃进”态势的出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也提醒说,煤化工是高耗水产业,要保持煤化工企业正常运行,起码要有每小时上千吨新鲜水的供应,建设煤化工项目一定要“量水而行”。此外,煤化工是原料,产品大出大进的产业,对运能运量和运输安全要求很高,因此如不能满足以上条件企业勿扰。



来源:中国工商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