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价上涨致电企资产负债率高企至80%以上


作者:胡仁芳    时间:2011-06-10





煤炭、火电,依赖着,斗争着,一对想扯也扯不清的矛盾体。在“十二五”开局的第一年,二者的矛盾表现的格外分明,自开春以来,就赚足了公众的眼球。

煤炭涨价幅度大,火电企业行业性亏损严重,众人皆知。而对于火电企业,到底亏损在哪里?它的成本主要有哪些方面?

通过对华电国际600027,SH在山东的两家电厂的实地调研,《证券日报》记者找寻到了上述问题的答案。

煤炭成本占83%以上 火电企业负债率达81%

走进青岛,经过这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五四广场时,同行的华电国际青岛分电厂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以前每天晚上广场以及四周建筑物上的装饰灯都会亮起,夜景非常漂亮。今年只有路灯和广场中心的红色装饰物还亮着灯。

而和全国其他省份相比,目前为止,山东省缺电现象不明显。“今年山东出现大范围缺电的情况应该不会出现,但如果继续照目前态势发展下去,明年就不好说了!”王先生对山东的用电情况表示担忧。

那究竟是怎样的火电态势使得王先生如此担忧?诚然,火电行业性的亏损仍是主因,“原料煤炭成本太高了,不仅没有盈利的可能性,而且企业的负债率已经达到了81%以上,”王先生表示,“负担太重了,说不好哪天厂子就得关门了。”

看来,对于火电企业来说,成本压力似乎已经成为了企业不能承受之重。

另一家同属华电国际旗下的电厂也同样面临着来自煤炭的压力。该电厂总装机容量在200万千瓦时左右,共有4台机组,平均装机容量分别在30万千瓦时以上。“在全国范围内已经算有一定规模的电厂了,该电厂80%的发电量用于本市工业以及居民用电,外输电量约占总电量的20%。”负责人刘先生表示。

2010年,该厂完成发电量超过了100亿千瓦时,营业收入约为33.11亿元。而令记者惊讶的是,煤炭成本竟然花费了27.65亿元,占到营业收入的83%以上。

除了煤炭成本外,其余费用主要来自于折旧与设备维修、人员成本、财务费用、环保费用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引起的不确定费用,共花费7.47亿元。折旧与设备维修花费2.49亿元,占比5.67%。也就是说,该电厂去年亏损约为2亿元。

而该厂去年的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410.97元,但这个数据并不是全部归企业所有。它仍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国家征收的17%的增值税,另一部分才是企业最终所得。扣除税费约59.71元/千千瓦时(电力行业增值税计算方式:410.97-410.97/1.17=59.71元),真正归企业所有的单价为351.26元/千千瓦时。

今年情况稍好一些,“4月份发改委对山东的电价有一次调整,每度电涨了0.245元,扣税后又给企业多出来约1.97亿元的收入。”王先生对记者表示,也就是说,涨价刚好能抵消企业的亏损金额,达到盈亏基本平衡。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还是不能达到盈利的目的,银行贷款近几年都在增加,财务成本逐年上升。“每个月都得先拿出一笔费用用于还贷。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对企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长期处于揭不开锅的危机中,更别提扩大规模了。”王先生的忧虑也是整个火电企业目前的困境,“有心而力不足”。

煤价每吨涨了200元 成本增加6个亿

对于刘先生来说,2010年的心情有些复杂。“通过技术改造,煤耗量下降了,节能技术提高了,人员管理费用已经压到最低。但成本还是增加了6个亿,怎么节约还是赶不上煤价奔跑的速度。”

煤价用十年的时间,涨了3.5倍左右,去年一年刘先生采购的原煤平均价格从706元涨到901元,平均涨价195元左右。“而电价用了多少年的时间才涨了2分钱,”刘先生颇有些激动,当然,若没有这2分钱,企业亏损更严重。国家已经开始为改变火电企业的现状出力了。

在刘先生负责的电厂里,平均每天要消耗1.7万吨左右的煤炭,也就是5列火车皮的量。

平均每月消耗45万吨,目前厂里的库存有40万吨,但随着高温季节的到来,库存还远远不够。现在,“电厂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找煤,马上要进入用电旺季,七八月份每月的消耗量将在50万吨左右。”

煤炭量的保证是个问题,购买资金更是问题。“发电是一项社会责任,政府要保证居民用电,那么发电企业就得尽最大能力发电。资金不足就得向银行申请贷款,火电企业80%以上的资产负债率就是从这产生的。”王先生告诉记者。

再有,每个电厂每个月的政府采购电量都是提前计划好的,“若完不成指标,可能下个月政府就会降低企业的指标,”一位电力行业专家向记者透露,“对于企业来说,当然不希望减少指标,毕竟发电量大,利润还是会多一点。”而该专家也直言不讳地指出,煤炭对电的影响是致命性的。

煤价逐步上涨,“电价不可能像煤价一样市场化,通过国家对电价的调控还能缓解一下火电企业的压力。”煤价用十年的时间,涨了3.5倍左右。“而电价用了多少年的时间才涨了2分钱”。若没有这2分钱,企业亏损更严重。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胡仁芳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