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风电陷发展越快损失越大恶性循环


作者:李毅    时间:2011-04-11





家住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的高志新化名是内蒙古风电飞速发展的见证人,每年回乡看到越来越多的风机,令他既兴奋又迷茫。

以前,高志新所住村中未通电,用电全靠自家买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千元左右,2~3米高。现在通了电,小风机不用了,周边的大风机越建越多,他却不明白,那么多大风机发的电我们都能用上吗?

高志新的疑问也成了整个风电行业的疑问,随着内蒙古风电的极速狂飙,并网与窝电问题始终未得到有效解决,这两大拦路石令这个风电大区苦恼不已。

风电装机5年增63倍

日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发布快报称,截至2011年2月底,内蒙古风电装机容量为109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的33.10%,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位。资料显示,2005年底内蒙古风电装机仅为17万千瓦,短短5年后,这一数字增长到了1090万千瓦,增幅达6300%以上。

与此同时,内蒙古风电装机容量还创出了“三连冠”——2008年底,内蒙古在全国率先实现风电装机容量突破30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总容量的25%,居全国之首;2009年底达500万千瓦,同时建成了辉腾锡勒、锡林浩特、巴音郭勒和赤峰等多处大型风力发电场,成为我国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省份,被国家确定为“风电三峡”基地。

国家能源局测算,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5亿千瓦,内蒙古风电装机更将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

并网难:“4.95万千瓦现象”

高增长背后也有令人苦恼的问题,由于地方政府对风电项目审批的随意性以及风电场投资商“钻空子”的行为,内蒙古大量风电项目仓促上马,导致与电网公司规划不衔接,造成了普遍的“上马易、并网难”。

国家能源主管部门此前规定,投资装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的风电项目须在国家发改委备案后,由地方政府核准审批。一些风电场投资商纷纷将所投项目拆分成若干个装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的项目,便于通过地方政府核准审批以尽快上马,从而形成了业界著名的“4.95万千瓦现象”。

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官方网站显示,仅2010年7月19日至8月19日的一个月内,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同意并核准了三个“4.95万千瓦项目”,分别为:“二连浩特风电场一期中海油新能源4.95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太仆寺旗头支箭风电场中国风电集团4.95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以及“商都吉庆梁二期内蒙古京能4.95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

国家电网公司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这类“4.95万千瓦现象”并非内蒙古独有,而是全国普遍现象。他表示,不经国家统一审批的项目一般不被纳入风电并网规划,电网不保证全额收购。这也是业界提出的“风电装机与电网规划不符”的重要原因。

外送难:“窝电现象”严重

与并网难同时存在的,是内蒙古风电的外送难问题,即“窝电现象”严重。据了解,目前内蒙古有风力发电企业上百家,但由于近几年装机容量增长过快,导致风电装机已占内蒙古发电总装机的20%之多,造成内蒙古电力市场空间和电网调峰能力不足。

中电联统计部主任薛静介绍称,由于内蒙古的煤电必须满足冬天取暖要求,在供热期就要用大量煤电换下风电,以便发电同时供暖。因此,内蒙古每到供热期就要风电被迫“弃风”,从而进入了 “发展越快、损失越大”的恶性循环。

因此,内蒙古在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加快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对接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区域电力市场需求,实施‘北电南送’工程,积极推进超高压或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提高内蒙古自治区电力外送能力。”

据了解,根据湖北与内蒙古签订的电力外送合作协议,2012年,湖北将接收内蒙古电量50亿千瓦时,2015年接收200亿千瓦时。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李毅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