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煤化工“四大金刚”技术与产品竞争力分析


时间:2010-09-02





  基于能源战略安全考虑,国家核准神化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兖矿1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以及潞安、伊泰各16万吨/年煤间接液化四个煤制油项目上马。不过,上述煤制油项目的前景并不乐观。


  运行、成本难达设计值


  煤直接液化所得的产品中,50%~60%为中油、10%~20%为重油,另有约7%是芳烃,不能当作汽、柴油直接使用,只有加氢重整或调和后方可使用,因此其经济性只能与原油进行比较。煤直接液化的理论收益较石油炼制高出800~1000元/吨。


  但实际运行并非如此。以神华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项目为例,虽然项目于2008年底打通全流程并成功生产出柴油和石脑油产品,却因种种原因至今未达到设计能力,生产成本大大高于理论值。


  那么,煤间接制油的经济效益又如何呢?


  7月31日,刚刚从南非萨索公司考察回国的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董事长李大鹏告诉记者,萨索公司的煤间接制油工厂商业化运营十分成功,年利润高达14亿~16亿美元。但其高效益的前提有5个:一是所用煤炭价格不足20美元/吨,水资源几乎不用掏钱,电价只有国内的1/3;二是早期项目建设资金由政府负担;三是该公司已经开发了成套、成熟的工艺技术及配套设备,尤其能够工业化生产4种不同要求的催化剂产品;四是产品包括汽油、柴油、芳烃等近20个品种,最大限度发挥了装置的潜能;五是装置运行率高达95%。


  这些条件国内企业并不具备。截至目前,我国煤制油的技术支撑体系尚未健全,尤其是浆态反应用高效催化剂还需下大力气攻关,合成与加氢催化之间的耦联等关键环节还未完全掌握,缺乏产业化运营经验,这些都会增加装置开停车次数。同时,国内企业环境治理费用也将不断抬高。煤制油工艺每生产1吨油品,会排放6~8吨二氧化碳,若进行捕集回收,产品成本至少再增加15%。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认为,煤制油的战略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他提出:“一旦甲醇燃料得到推广应用,对煤制油将会形成沉重打击。因为无论从煤炭转化率、能源利用率,还是投入产出比或产品生命周期的清洁环保性考虑,煤制油都不如煤制甲醇燃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