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速央企,煤炭大省“跑马圈地”


时间:2010-08-16





继内蒙古、山西、河南等省份煤炭重组实施之后,山东省“煤炭大集团”重组方案亦已敲定。

  山东省煤炭重组实行“6+1”模式,即作为龙头企业的兖矿集团保持不动,枣庄矿业、淄博矿业、新汶矿业、龙口矿业、肥城矿业、临沂矿业等6个省管煤炭企业联合组建“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通过此番运作,山东将在两年之内培养起紧随神华、中煤之后的亿吨级煤炭集团。山东省国资委给出的解释是:“山东7大煤炭巨头各自为战,竞争激烈,每每发现大型煤田便分而食之。这也造成了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现象。组建大集团一是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增强本省企业扩区域获取资源的能力。”

  不惟山东,“十二五”期间,晋陕蒙宁豫等煤炭大省都在争相培养省属煤炭“巨无霸”。地方政府正在逐渐扩大对本地煤炭资源的掌控。

  业内人士分析,地方组建煤炭大集团有两层深意:一是地方政府希望在以煤为主的消费时代树立自己的核心地位,掌握煤炭定价、产量的主动地位;二是地方政府希望培养大型地方煤炭国企,与国有煤炭企业竞争。

  地方煤炭重组“大跃进”

  按照国家能源局“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国内年产亿吨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达到6-8个,年产5000万吨-1亿吨企业达10个以上,特大型煤炭企业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同时,“十二五”期间建设新疆、神东、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冀中、黄陇华亭、鲁西、两淮、河南、云贵、蒙东东北、宁东等14个大型煤炭基地。

  实际上,在“十一五”期间,上述煤炭基地所在的晋陕蒙宁冀豫等各省(区)就各自开始筹划煤炭大集团蓝图,煤炭资源不断向省属国有企业集聚。

  可以想象,在煤炭资源日渐稀缺、企业之间势力增强的格局下,煤炭资源的竞争将益发激烈。

  2009年,山西以省管五大煤炭集团、山西煤销集团和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等7家企业为主体拉开了以大并小、以强并弱的煤炭资源整合风暴。规划到2011年,这七大集团中的3家将变身为亿吨级产能大鳄,4家的产能将扩大至5000万吨级,煤炭总产量占山西省的75%以上。

  “山西省煤炭重组整合走的是‘国进民退’的路线,这使得山西在煤炭资源的腾挪上更有空间。作为煤炭大省,山西政府可以利用手中掌控的资源,提高其国内能源格局中的地位,稳定煤炭价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煤炭专家如此判断山西煤炭的大手笔整合。

  河南省煤炭兼并重组自今年年初开始,其确定的目标是到今年年底,争取建成3个年产5000万吨特大煤炭企业,省骨干企业控制的煤炭资源量占全省占用煤炭资源量的85%以上,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75%以上,单个矿井的生产规模不低于每年15万吨。

  河南省的兼并重组主体为6家大型地方国企:中平能化集团、河南煤化集团、义煤集团、郑煤集团、神火集团和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规定,所有重组主体企业在所兼并重组煤矿中所占股权比例不得低于51%。

  与山西相似,“国进民退”的思路贯穿河南煤炭重组整合的全过程。

  另一煤炭大户内蒙古也不例外,在8月1日举行的内蒙古煤炭工业高层发展论坛上,内蒙古煤炭工业局局长王旺旺称,到2015年内蒙古将建成4个年产亿吨级以上、6个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通过煤炭资源重组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内蒙古煤炭生产企业从目前的350家减少到180家。建设重组2个亿吨级以上煤炭企业,9个5000万吨级煤炭企业,19个千万吨级以上煤炭企业。2015年,内蒙古煤炭产能将达到10亿吨,占全国煤炭产能的25%。”王旺旺说。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