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气东送为缓解气荒注入“强心剂”


作者:杨三军    时间:2010-04-27





  3月29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石化”董事长苏树林在香港宣布,由中石化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川气东送工程建成投产。工程投产后,将每年向我国东部及沿线地区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

  此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在天然气能源业界引起广泛关注。回想起去年冬天重庆、武汉、杭州等城市的“气荒”,人们不禁要问———川气东送工程建成投产,全国“气荒”能够缓解几分?

  年输净化天然气120亿立方米

  据了解,川气东送工程是在普光气田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基础上,于2007年4月9日经国家核准,2007年8月31日正式开工建设,具体包括普光气田勘探开发、酸性气体处理以及从四川达州到上海途经8省市的长输管线,总投资626.76亿元,设计年输净化天然气120亿立方米,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宏大工程。

  更为可喜的是,川气东送工程的资源基础目前已得到进一步落实。中石化在普光及周边地区天然气储量进一步落实,元坝地区取得重大勘探突破,同时川东北中浅层勘探和川东南地区勘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资源落实程度和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

  截至2009年底,中石化在川东北地区已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4518亿立方米,控制储量4648亿立方米,预测储量5750亿立方米,三级储量合计1.49万亿立方米。目前,普光气田主体已建成年产105亿立方米混合天然气生产能力,按照上述储量规模,气田开发至少可以稳产20年。

  不过,中石化设在四川达州的川气东送工程指挥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工程的各项设备还需要进一步调试运行,天然气处于试生产阶段。今年投产后计划生产天然气40亿立方米,要达到年产120亿立方米的产能还需要一个过程。

  尽管如此,川气东送工程的投产还是为缓解“气荒”注入了“强心剂”。2009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874.5亿立方米。川气东送工程的建成投产,对优化调整我国能源结构,拉动气源地经济发展,促进中西部和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沿线人民生活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

  估计两年后“气荒”问题会缓解

  居民生活用气“气短”、出租车加气站排长龙、工业企业被迫停产……去年11月、12月,我国多个大城市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雨雪低温天气只是此次‘气荒’的诱因。我国的天然气供应本来就比较紧张,就像是走钢丝。到了冬天,一遇到恶劣天气,就陡然拉升需求,造成了紧张局面。”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说,部分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根本原因是天然气供需失衡。天然气需求出现爆发,而供应仍然存在差距。特别是去年冬天来得早,雪比往年大,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今后几年天然气产量仍有望保持8%到9%的增速,但与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确实有比较大的缺口。

  记者在四川达州市采访时,该市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指挥部副指挥长徐小邦,对我国未来的天然气供应充满信心。他认为,川气东送工程满负荷生产每年可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西气东送二期工程的投入运行以及我国从西亚等周边国家进口量的加大,估计2年后,“气荒”问题会迎刃而解。

  不过徐小邦的判断似乎有些过于乐观。以达州市的天然气化工产业园区为例,尽管国家为了支持老区经济发展,批复给达州20亿立方米的用气指标,然而,据记者了解,仅目前该园区在建的项目都需23亿立方米,远期还需要73亿立方米,天然气指标的缺口巨大。

  四川省社科院宏观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盛义认为,未来我国天然气消费市场还会迅速增长,这不仅表现在居民生活、出租车及私家车等民用和公共用气方面,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消退和我国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煤改气”“油改气”进程的加快,都会大大增加对天然气的需求。因此,短期内我国天然气供应偏“紧”的局面还会持续。

  彻底解决“气荒”还需多管齐下

  有关专家指出,与石油、煤炭等能源相比,天然气占有高热值、低污染等优势,在我国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天然气消费会逐步成为主流方向之一。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供需矛盾和“气荒”问题,还需综合考虑生产、供应、储备、需求等因素,多管齐下。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国将继续保持国内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加快国内天然气管道建设。同时,国家已开始重视页岩气、煤层气、煤制天然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开发。美国煤层气年开采量已经达到800亿立方米,而我国只有26亿立方米;页岩气产量有600亿立方米,我国产量为零,这两方面潜力巨大。

  记者注意到,就在2010新年到来之际,中亚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通过“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入境,然后顺着西气东输二线和北疆管网联络线来到乌鲁木齐,继而在城市主管网的引导下进入千家万户。乌鲁木齐成为全国率先用上中亚天然气的城市。

  据了解,2009年我国进口了约350万吨液化天然气,折合50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去年全国天然气总消费量850亿立方米的近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今年2月表示,为了缓解“气荒”,解决国内天然气供应不足的矛盾,国家将争取进口更多液化天然气L N G ,并在沿海地区加速建造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天然气管道和贮存设施。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李伸东教授认为,天然气在用气高峰时储备不足,也是出现气荒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消费规模不断扩大,需求旺盛,但是储备和调峰能力建设远没有跟上。目前,我国天然气储备能力不足用量的3%,而在国外成熟市场这一比例为10%左右。因此,建议国家针对各地需求和天然气消费的季节特点,加快布局和建设一批天然气储气库,增强冬季用气高峰时段的调峰能力。

  四川省社科院宏观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毅认为,我国早在2007年就出台了“天然气利用政策”,列出天然气使用的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类。然而,这一政策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特别是在工业领域。因此,政府在天然气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应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抓紧制定科学的天然气市场规划,加强天然气消费管理,当前应在优先保证居民生活用天然气消费增长的同时,通过价格杠杆和政策措施等,适度控制工业用天然气项目过快增长。(杨三军)

来源: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