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储能行业存在不确定因素


时间:2014-07-15





  “在国家能源局年初拟定的计划目标中,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为8吉瓦,首次超过大型光伏电站的装机规模。但在第一季度分布式光伏启动比较缓慢,尤其是我国政策配套和相关环节还没有完全展开,市场对整个分布式光伏的接受,还处于一种摸索和思考的状态,但这恰恰给储能市场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也就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这个市场,有多少资本方有机会进入这个市场。”在由国家能源局指导,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与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储能国际峰会2014”上,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储能进入分布式光伏市场已是产业发展必然趋势。


  分布式发电需先解决储能


  目前,我国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分布式光伏一般包括离网、并网发电系统以及多能互补的微电网。中关村储能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北京索英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仕城认为,储能是分布式光伏的必然选择,表现为在无电和弱网架地区发展分布式光伏、微电网,没有储能这些地区的供电很难解决。另外,储能是城市分布式发电与电网进行友好交互的一个关键设备。


  “全球范围看,储能最大的两个需求,最早源于电力辅助服务,目前最大的需求是分布式光伏。美国、欧洲、日本分布式的发展,带动了储能发来展。分布式新能源并网比例越高,必然会带来电网调度调节困难,需要配合储能缓解电网调度压力,支持电网上新能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俞振华说。


  “如果储能问题能得到解决,无论是欧洲光伏协会,还是全世界的各大预测机构,都认为到2030年,离网和微电网的光伏应用能够占到整个光伏发电市场的30%,而不是现在示范的一个阶段。”中国兴业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团研究院集团总工程师罗多表示。


  但目前正是由于储能问题尚未解决,“从我国电网角度看,新能源并网都是风电、光伏与火电打捆,调动传统火电调节新能源并网。实际上造成一是成本高,二是进一步加剧了电网对传统火电机组的依赖。发展新能源需要上更多的火电厂,这与发展新能源的初衷形成悖论。”俞振华分析。


  微电网储能利用方式滞后


  “微电网实际上是分布式发电里与储能结合得最为紧密。微电网我们过去做了很多,过去都是做的直流主线,所有的电源先给蓄电池充电,然后蓄电池再通过独立的电池向外送电,解决村庄的用电问题,这种直流主线的方式到去年都还在用,这是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仍然在沿用直流主线这样低水平利用方式。”国家发改委能源所高级研究员王斯成表示。


  他进一步介绍,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利用方式,是将这种离网光伏电站储能是做成交流总线,那么交流总线是一个典型的SMA实例,它的能源的汇聚点不是在蓄电池、直流侧,而是在交流侧。
这样不仅提高了利用效率,而且不受供电半径的限制。以往的直流总线都是通过蓄电池,加一个独立用电器,且供电半径小于500米。


  另据透露,希腊Kythnos海岛独立微网示范项目,微电网通过48伏/1000安铅酸蓄电池组和三台SMA的Sunny-Island504848伏/5千瓦电压源双向逆变器建立三相交流微电网。该系统根据频率平衡微网的供用电,使微网稳定运行。值得注意的是,该系统通过无线通信网控制到每一户的负载设备,完全做到了智能化的管理系统,而且蓄电池的用量只有48千瓦时,如果按我国直流系统设计,需要200千瓦时的电池容量。

 “这种利用水平可靠性非常高,蓄电池不容易过放,蓄电池运行五六年还是完好无损。说明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能量管理系统,既能保障、又能提供高效的供电,而且还能保障蓄电池的寿命。储能的应用应是向优质能源过渡一个必然一个结果,希望国家能够尽早出台政策,加快研发,做到高水平离网应用方式以及联网微电网示范。”


  业界呼吁出台储能政策


  “实际上,截至目前国家还没有光伏发电加储能的政策,目前的光伏发电补贴价格是按照直接并网的模式制订的,没有考虑储能,储能对于分布式光伏非常重要,国家应该及时出台相关政策。”王斯成指出。

  由于分布式光伏储能行业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难以计算收益率,没有形成融资杠杆,银行和企业家也未大规模介入。江苏顺风光电电力有限公司总裁黄龙星建议对电价政策进行相应修改,使得投资人可以计算收益率,形成有保障的、能保底的策略。“我相信到那时,真正的春天就到了。”黄龙星表示。

  王仕城对储能行业同样充满信心:“储能行业不能只是等着政策,我们呼吁行业内的企业一起努力,共同探索出有益的商业模式,只是长期的恐怕还不够,现在储能处于一个过渡期,还需要在过渡期找到临时的商业模式,帮助储能产业和分布式发电中间找到一个连接点。”

来源:中研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