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企业偷钻政策漏洞 倒卖凭证蚕食补贴


时间:2010-10-11





  截至2010年5月23日,新家电销售量在“以旧换新”政策促进下已突破500亿元,与往年相比有大额增长,政策作用明显。但同时,“骗补”、“倒卖凭证”、“买旧换新”、“旧家电回流”等现象屡屡出现。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缺乏监管,家电收旧企业倒卖“以旧换新”凭证,正蚕食着国家的财政补贴。

  专家建议,政策实施一段时间后,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反馈意见,对政策进行调整修订,比如对政策适用的范围、对象、方式都要重新审视,这样才能确保一个好的政策真正发挥实效。

  不久前,商务部向已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省市商务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在今年10月1日前将“以旧换新”政策覆盖到所有地市和区县。这是继今年5月商务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联合拟定方案,决定在全国推广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以来,相关部门为这一政策注入的又一针强心剂。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是“搞活流通、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之一,从2009年6月1日起,在9个试点省市试行。在这些地区,消费者可以将家中的老旧家电向收旧企业交售,然后由收旧企业开具“以旧换新”凭证,凭借该凭证去购买新家电,可享受新家电价格10%的国家补贴。

  据统计,截至2010年5月23日,新家电销售量在“以旧换新”政策促进下已突破500亿元,与往年相比有大额增长,政策作用明显。有业内人士认为,家电销售额的直线攀升直接促成了“以旧换新”政策在全国的推广实施。

  然而,与“成效明显”相对应的,是这个政策在实施中的乱象纷呈:“骗补”、“倒卖凭证”、“买旧换新”、“旧家电回流”等现象不时地在各地被媒体曝光。这不禁让人质疑,这项以国家和地方财政支出为支撑的惠民政策,究竟在惠民的同时,留下了多少漏洞遭不法商贩和投机分子的蚕食。

  今年6月21日,《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修订稿》下发,被认为将有效抑制试点期间发现的问题。国庆节前夕,商务部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商务部门会同财政、环保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对家电以旧换新中违规违法的问题联手查处,严防“骗补”等现象的发生。但《法制日报》记者近日在调查中发现,在实施家电“以旧换新”过程中,各种违规操作仍频频上演。

  市场需求巨大

  倒卖凭证成为渔利手段

  福建省福州市是家电“以旧换新”政策首批9个试点省市之一,自2009年8月18日开始实施以来,拉动家电消费的成效颇为显著。但同时,福州市也多次被曝存在“骗补”、“身份证信息盗用”、“倒卖凭证”等现象。

  在福州市鼓楼区,一名姓缪的市民2009年10月第一次在一家家电全国连锁企业参与“以旧换新”,换购了一台滚筒洗衣机。当他在今年6月第二次到该企业购买空调时,却被告知已经参与了11次“以旧换新”,超过了修订后实施办法规定的个人“5台”之限,无法享受补贴。另有一位老人,在两个月内被人冒名参与了11次家电“以旧换新”,也被拒于补贴之外。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前往福州市鼓楼区贸发局采访,该局商贸发展科李科长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现象。

  政策尚有漏洞

  收旧企业成凭证倒卖主力

  倒卖凭证的现象真的消失了吗?

  前不久,《法制日报》记者以商人身份,走访了福州市鼓楼区一家电器商场,接待记者的是一名“陈主任”。他了解到记者需要一台立式空调、3台挂式空调后,组合了一个优惠套餐,并表示如果做一下“以旧换新”,还能便宜900元左右。当记者告知自己没有旧家电时,他笑着说:“这都好办,扣掉300元钱,我们来做,只要你想要,我都给你做好,放心。”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