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技术引爆点 3D电影:拥抱新视界


作者:张小可    时间:2010-09-20





 “真正的发现之旅并非发现新景观,而是有新的目光”,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如是说。

  毫无疑问,电影技术史强调电影机械改革的重要性,新的技术创造新的美学。3D或许正是给予了观众“新的目光”,来重新打量这个虚拟与现实、过去与未来交织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它在为一个行业重新制定游戏规则。美国电影理论家劳拉·穆尔维在这种变革出现伊始,就已经预言电影将经历某种深刻的转变:从“叙事电影”模式向“景观电影”模式的转变。

  且不论这两年来轮番登场的3D影片,而即便没有完全使用3D技术的电影也融入了 3D的思维观念——在近来热映的《盗梦空间》中,荷兰艺术家摩里茨·科奈里斯·埃舍尔创作的没有尽头的楼梯,正是利用发生在3D虚拟环境中的某些操作完成的。

  影片和院线的关系依然重复这“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古老逻辑,权且认为它们成就了彼此。拜3D所赐,电影院的生意开始重新红火起来,3D成为一个影片增值的标签。人们在短时间内看了过去二三十年加在一起也不及的3D电影,《阿凡达》的落幕依然没能阻挡很多人对排队经历的祥林嫂般的喋喋不休。

  詹姆斯·卡梅隆 以下简称卡梅隆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帝”,他足以证明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极少数能超越外界预期的电影魔术师。里程碑似的票房一再奠定了这一地位,但真正让外界尊敬的是,他在3D上取得的成就说明:作为一个改良者而并非发明家,他能超越同期对手击中市场的敏感点,用创新性的方式,将看似被遗忘了的红海变成蓝海。

  尽管如此,不得不承认,3D电影依旧是个冒险的生意,IMAX的巨额投入更拉伸了其在商业上的惊险度。在好莱坞,通常情况下认为,电影的成功率为1比3,即每三部电影失败,就能诞生一部成功之作。而制作3D电影成本一般会比普通电影增加15%左右,但归功于高额的票价以及更长的放映周期,由此带来的回报也将是普通电影的3倍以上。

  当然,任何巨额赌注都会饱受争议,但关键在于,潘多拉的盒子一旦被打开之后,就再也不会被合上了。

  3D电影往事

  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3D技术并非崭新的概念,它只是被重新发明。

  如果追溯到更早的话,早在19世纪90年代,爱迪生让他画片上的马运动起来的那年,远在德国的威廉·弗里斯·格林就已经开始在动3D电影的脑筋,尽管这距离卢米埃尔兄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电影制片厂还有段时间,但他的对于原理的初步设想与后期并无显著差异。不幸的是,这间公司很快倒闭了。

  简而言之,3D电影就是所谓的立体电影,传统意义上的2D看似抽取了空间的一个维度,实质上是淡化了时间对于叙事的影响,这就使得我们在观看3D电影时,无形中总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的原因。

  由于人的双眼分开近5厘米,这一差距导致看东西时产生不同效果,信息也随之有差异地传递至大脑,有了亲疏远近之分,从而觉察出物体的立体感。这也使得卡梅隆被追问为何对3D如此乐观之时,他只说了一句话,“理由很简单,我们有两只眼睛,而非一只”。

  当然,从技术到商业,依然长路漫漫。事实上,电影史上最盈利的3D电影并非是如今名噪一时的 《阿凡达》。早在1969年,丹尼尔·西姆斯用大约仅10万美元制作了3D电影《女乘务员》,该片的利润却高达2700万美元,如果让当今的VC们考察,这可是最划算的投资。

  制作人丹尼尔·西姆斯随之成为了有资历的3D历史学家,这也让他足以对目前投资巨大的3D制作嗤之以鼻,在“以小博大”方面,他才是十足的鼻祖。

  但同为3D,却大有不同,“用户体验”这个被互联网行业推崇的用语适用于任何领域。老派的3D眼镜不仅并不拉风,甚至不少人还会有头痛、呕吐等生理上的不适。梦工厂SKG动画公司CEO卡森博曾充满戏虐地对此评论,“让你的观众恶心可不算什么成功的事情”。

  的确,3D立体影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曾与低档电影和一次性塑料眼镜联系在一起。且不论好莱坞,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孩子们,想必在少年时代大都有过类似的观影体验。只不过,在3D借《飞屋环游记》、《阿凡达》重新归来时,这种技术的革命性变迁让他们都忽略了相似的儿时记忆,这也说明“新3D”的颠覆性力量。

  不单单是观众的用户体验,导演的拍摄体验也有了颠覆性的变化。在拍摄3D版《丁丁历险记》之前,斯皮尔伯格在拍摄影片时都是闭着一只眼睛的,因为他想要看清电影观众在2D效果下看到的情形,但《丁丁历险记》的拍摄过程却可以让他两只眼睛都睁开。

  另一话题在于,3D电影是最接近梦境的表达,但是它又与真实世界如此接近,想象与现实、虚拟与真实的边界被模糊了。它究竟是现实的记录者,还是未来的预言家?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