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具行业纷争起硝烟 品牌成竞争“杀手锏”


时间:2010-09-17





几年前,国内一家自主品牌企业Z曾因为几款产品涉嫌仿制,被某着名国际刀具企业C告上法庭,整个诉讼过程长达数年,期间Z企业几款产品被禁止上市,虽然最后结果以C企业撤诉告终,但由此带来损失不可估量。2009年,国内2家知名刀具品牌企业SQ因知识产权纠纷对簿公堂,对正处于高速发展Q企业迎头一击,多名高管甚至被刑事起诉,前途堪忧。

模具网CEO罗百辉分析认为,两起案例给刀具行业模仿创新带来警示,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今天,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企业发展正途。然而时至今日,众多小刀具企业依旧我行我素,继续依靠仿制先进刀具获利。单纯刀具仿制对企业未来发展留下隐患,企业积累仅仅制造经验,技术实力方面仍旧不能获得提高,不能仿制基础上有所创新,从而也就为今后知识产权纠纷埋下隐患。

刀具相对来说属于传统行业,上百年技术进步使得刀具通用技术发展很迅速,有时候刀具结构一致刀具角度相同均无法准确确定否侵权,这时,切削参数选定过程可以成为判定否侵权依据。这些适合不同材料切削刀具使用最佳参数不一次选取就可以获得,需要经过不断切削试验修正,因此没有其他实验数据,一次性直接选取最佳角度基本不可能,肯定存侵权行为。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通过模仿与创新相结合赶超先进必要手段,但过程必须注意规避侵权风险。要注意,这种结合应当建立一定技术基础之上,即对刀具原理要有一定认识,否则也仅仅得其外形而不得其精髓。例如,某知名外企W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情,一位用户觉得该企业某一种刀具应用效果十分出色,但价格昂贵,于他将该刀具提供给了国内某工具企业进行仿制并使用。

从法律意义上讲,这种行为已经侵犯W企业知识产权。可惜,该工具企业这种仿制仅仅照抄而已,对于该刀具原理并没有深入了解,以至于加工工件变化之后无法设计出新适合切削刀具,明显不具备创新能力。

让人感到失望更多企业模仿还依旧停留照抄上面。模仿并不等于就照抄,如果这样,仍旧还仿制,仍侵权行为。最终,本应成为国内工具企业提升技术水平“模仿+创新”还无可避免返回了仿制侵权老路上,企业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并没有得到真正提高。


来源:价值中国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