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商贸转型,在调整中谋划未来


时间:2010-09-14





零部件、整机、商贸,是行业整体产业链上的三个主要环节,它们的发展速度影响着行业整体的发展。在本轮调整中,整机企业转型步伐稳健,动力十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零部件转型步伐虽落后于整机,但也正在积极寻求升级的途径;商贸企业受困于体制、规模、运营模式等瓶颈束缚,整体进度相对缓慢。

为深入了解经销商经营现状,针对商贸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的制定对策,8月8日至11日,协会商贸委主任胡淼海、协会秘书长杨晓京一行走访调研浙江东阳、义乌、杭州三地的几十家商贸企业,并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了经销商们的意见和建议。


市场持续向好,货源不足成瓶颈


2009年下半年以来,缝制机械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从回暖到复苏的“V”型运行轨迹。从表现看,持续的向好走势将行业数据迅速拉高,即便是在二、三季度,也出现了罕见的“淡季不淡”的火热景象。据统计,在本次调研的商贸企业中,今年销售额增加幅度同比增长普遍在30%以上,勇胜、汇全、恒通等企业甚至上涨了50%左右,而杭州海诚服装设备有限公司,更有望在今年完成3.5亿元的销售新纪录。


针对当前市场表现,经销商们普遍认为,行业复苏明显,主要受益于内外因的共同作用,这种热销的局面至少将延续到年底。首先,在经济形势回暖、用工成本攀升、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服装企业产能升级、成本压缩、科技创新等任务日益紧迫。而加快设备更新换代,通过引入高科技缝制设备实现升级成为多数服企的优先选择,由此产生的市场需求构成了缝机市场火爆的外因。


另一方面,刚刚经历过危机的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尤其是作为行业基础的零部件企业,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生产结构。当前的产能不足,使得产业链供应脱节,整机厂无米下锅,成为市场供不应求的内因。


此外,货源不足,成为当前困扰商贸企业的最大问题。杭州海城公司董事长屠叶根预计,因整机企业无法满足拿货要求,今年其公司被迫放弃的订单预计达几千万之巨。



服务成本上升,呼唤新标准出台

在本次调研中,有经销商提出,缝制设备市场火热的同时,经销商所面临的成本压力也越来越大。


一是服务成本的日益上升。在义乌座谈会上,部分经销商反映,在售后服务上缺少规范、统一的行业标准。如:服务年限、服务范围等细节由各整机、商贸企业自己制定,甚至成为捆绑销售的主要手段——为抢夺重点客户,部分经销商以延长免费服务年限、附加售后服务项目等手段进行竞争,无形中间接推高了销售门槛,对商贸体系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是下游服装企业对维修服务要求苛刻。一些偶尔出现的跳针、线迹偏差,甚至是操作不当产生的小问题,都会要求经销商进行上门维修。一位义乌的经销商说,他的客户有一部分在东阳,单次维修时,仅出行成本就高达几十元,随着维修次数的增加,销售利润基本处在持平甚至是亏损的状态。


因此,经销商呼吁,希望尽早出台售后服务的行业标准,对服务年限、服务范围等细节进行有效规范。义乌市缝制机械技术行业协会会长、义乌东方缝制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志云表示,将根据当地商贸企业的要求,综合各方意见之后,在义乌区域内进行售后服务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并将相关标准上报协会进行讨论,预计该项工作将在年内完成。



销售火爆,却难掩行业隐患


行业复苏,带来产品的全面热销,也使得那些在危机中淡化的缝机市场所固有的发展弊端再次凸显。假冒伪劣、以次充好、恶性竞争等行为时有发生,这为刚刚复苏起步的缝机行业带来了发展隐忧。


据浙江华洋缝制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凤南介绍,近期,在与自己企业毗邻的零配件销售基地,出现了部分经销商假冒华洋商标,违法生产梭芯套等产品的行为。个别经销商受利益驱使进行侵权,假冒生产,对企业品牌造成了严重影响。


此外,东阳、义乌的几位经销商告诉记者,最近发生了多起“挖墙角”的现象:在原经销商无法满足服企订单的背景下,部分掌握同样客源的商贸企业开始向下游客户兜售翻新、仿冒的缝制设备,以次充好,而这些设备跟本无法保证质量。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