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棉纺行业纱布产量平稳增长 行业正在复苏


时间:2010-08-05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和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1~5月,我国棉纺织行业纱布产量平稳增长,出口逐步回升,中西部投资占比逐渐增大,产业转移初见成效,各项效益指标也全面提高。但拉动指标向好的利好因素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下半年的经济走势仍不明朗,整个行业处于恢复向稳定增长过渡的关键时期。

2010年上半年我国棉纺织行业纱布的生产、出口以及整个行业的投资、就业、效益等各方面的数据都表现不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行业正在复苏。

纱布生产增长市场需求空间仍大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1~5月,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纱产量为1021.31万吨,同比增长17.41%;累计布产量为238.88亿米,同比增长17.38%。纱布产量增速较今年1~2月累计同比增速均有所放缓。

2010年1~5月生产较为平稳,单月产量相差不大,与去年同期相比始终维持着一个较为稳定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布产量已经完全由去年同期的负增长逐步恢复到了现在的正增长,并且增长速度达到两位数。

1~5月累计纱产量较大的前三个省为山东、江苏和河南,均超过百万吨,其中尽管山东、江苏纱产量同比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增长贡献率依然排在前两位。从同比增速来看,河南及1~5月累计纱产量排在前六名之内的湖北、浙江和福建省同比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据来自企业方面的信息,河南、河北两省产能有所下降,其纱产量有待进一步确认。

1~5月累计布产量较大的前三个省为浙江、山东和江苏,增长较快的是河北、湖北和河南,其同比增速均超过平均水平,三省合计布产量增长贡献率达20.3%。

1~5月我国梭织服装产量同比增速达20.36%,比梭织布的增速同比高出近3个百分点,也表明了终端产品市场对布产量的需求仍存在一定的空间。

据我国海关统计,2010年1~5月我国累计进口棉纱35.47万吨,同比增长38.18%;净进口量24.08万吨,同比增长41.9%。无论是实际进口量、净进口量,还是同比增长速度都达到了近五年以来同期的最高水平。这表明国内市场对于纱的需求比较旺盛,但由于国内棉花市场价格因素和棉花品质的不同,国内市场对于棉纱的需求需要通过进口补充来满足。

出口比较平稳后市难以预测

2010年1~5月我国棉纺织品及棉制服装累计出口276.17亿美元,同比增长16.49%,其中棉纺织品累计出口84.52亿美元,同比增长21.93%,棉制服装累计出口191.64亿美元,同比增长14.24%。

从下图可以看出2010年春节以来,棉纺织品及棉制服装出口额较2009年同期均逐步回升。整体上看已基本恢复至2008年危机前的同期水平,其中价格因素起到了一定支撑作用。棉纺织品出口贡献率达到了38.88%,与一季度相比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从我国内地棉纺织品及服装的五个主要贸易市场的出口情况可以看出,与去年同期相比,美国和东盟两个市场增长较快,我国香港市场较为平稳,日本市场则继续下滑。目前,虽然我国对欧盟出口总额仍排在首位,但受欧洲整体经济的影响,我国3月、4月对欧出口,尤其是占比较大的服装,同比增长速度出现明显下滑趋势。受此影响,加之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多数企业对下半年出口的增长形势不看好。

据海关统计,2010年1~5月,我国棉纱线累计出口23.99万吨,同比增长18.63%,但仍低于2008年同期水平6.5%;棉织物累计出口29.92亿米,同比增长24.49%,高于2008年同期水平9.9%。可见虽然并非所有的经济体和国家的需求市场都向好,但是依靠东盟和美国两大市场的拉动,国外市场总体需求的提升还是比较明显的。

从出口品种来看,棉纱出口中精梳纱占到82%,其出口贡献率更是超过了99%。棉织物出口中,2010年5月单月色织布和牛仔布出口量和出口金额都出现小幅下滑;坯布仍保持增长,且纯棉坯布的出口贡献率达到了166.16%,混纺坯布出现了负增长。以上数据表明,棉纺织品的出口产品结构已基本恢复并保持稳定。


从影响因素上看,全球经济的逐步恢复是拉动我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但从新一轮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近期公布的一系列复苏较为弱势的经济数据,以及我国目前国内的发展环境来看,棉纺织品出口在下半年能否继续保持增长变得难以预测。

投资继续增长产业转移渐显成效

2010年1~5月我国棉、化纤纺织加工业(以下称棉纺织行业)累计实际完成投资276.0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1.14%;新开工项目数753个,与去年基本持平。

从分地区上看,2010年1~5月东部实际完成投资占全国比重51.1%,较一季度占比减少9个百分点;中部占比38.5%,较一季度占比增加8.5个百分点;西部占比10.4%,较一季度增加0.6个百分点。从变化情况上看,2010年1~5月东部实际完成投资同比减少4.4%,中部和西部同比分别增加27.8%和62.4%,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我国正在有序地实施产业转移政策并已取得了一定效果。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