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国标”制定:“弱势”东莞的一次转身


时间:2010-07-14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古今一也。现实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行业有云:“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标准、品牌无不是从无中诞生,从混沌中划分出山河大地各色人等。

  印制电路行业的国际标准,再也不是欧、美、日三强说了算。今年5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颁布了由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导制定的两项无铅环保印制电路板国际标准,这是中国首次制定两项印制电路产品IEC国际标准,也是东莞企业首次主导制定国际标准。

  争夺标准制定权,目前已成为企业间竞争的另一“战场”。而一旦我们的企业参与了国际标准的制定,我们就会掌握话语权进而掌握贸易的主动权。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次主导制定国际标准,让在国际话语权方面处于劣势的东莞来了个扬眉吐气的转身。

  行业标准又形象地称之为行业法典,法典立标准生,从此就有了合格和不合格,同样也就此诞生了行业贸易壁垒。国际行业标准真正厉害的是,标准制定方可以让行业所有的竞争对手按自己定的规则来进行生产贸易。结果是,竞争对手要么跟进,要么就出局。

  我国纺织企业在这方面的教训是血淋淋的,大量的外贸产品因为行业标准壁垒而被拒之门外,损失惨重。虽然制定行业标准是为了推动整个行业生产水平的提升,但是我们也要提防某些竞争对手利用制定行规的便利进行不正当竞争。中国一直是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最大的受害国,每年因技术壁垒造成的外贸损失就达几百亿美元。在这其中,中国的中小企业受害最大。

  品牌和行业标准一样是从无中诞生的宝贵无形资产,而我们的企业在这方面同样演绎着悲情和尴尬。这种尴尬和另一个无奈的词汇“贴牌”永远分不开。贴牌生产多少年来让我们一直不能摆脱为他人作嫁衣的尴尬角色。

  在市场经济中自然要遵循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仅仅依靠几句疾恶如仇的口号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力气。”这是对退化论者的嘲讽,我们也要从中有所启示,蛮干是不行的,但是我们在培育自己品牌的道路上还布满荆棘。以今年前几个月为例,2465平方公里的东莞大地上,有接近5万家的注册企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树立起133个广东著名商标截至2010年1月1日。但今年就有11家广东省著名商标被摘牌。更让人唏嘘的是,在这11个品牌当中,其生命周期大多不过三年。品牌创立不易但来去也匆匆,这11家企业的共性是,他们都有重创品牌,轻品牌保护和品牌管理的通病。另外最为要害的是我们的企业大多是为创品牌而创品牌,而不是从生产销售的角度来考虑经营品牌。如果为了响应某种号召或者拿到某种指标作为创品牌的动机,我们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东莞在广东省是品牌专利大省,但是在由品牌和专利到生产力的转化上东莞的企业在广东远远没有相应的江湖地位。

  缺乏对品牌的热情,自然就没有对高端技术占有的精英意识。尴尬也同样出现在我们大力发展的LED行业上。

  在产业规模上,我国无疑已经成为LED生产大国。据统计,2010年我国LED销售产值将突破1500亿元,这一数据是2008年的两倍,并每年以30%的速度继续增长。仅广东一个省,预计到2012年产业规模就将达到1200亿元,到2015年则要突破3000亿元。

  在整个LED产业链中,外延和芯片等上游领域占到了70%的利润。遗憾的是,这个“70%的利润”与我国绝大部分LED企业无缘。我国LED产业的现状仍然是大部分企业集中在封装和应用等产业链中下游,国外LED巨头凭借上游核心技术优势,攫取了大部分利润,国内企业只能争夺剩下的蛋糕。我们没有权力去谴责对方,在技术和专利的领域,亘古履行的就是少数决定多数的“无中生有”法则。

  生益科技参与国标制定的事例对东莞来说,犹如一道强烈的光,照亮了行业发展的灿烂蓝图,但更大的意义在于,这种光的照射让我们发现了更多附在东莞制造沉重肉身上的不足。在“道器”之争上,东莞应该完成艰难而又具有历史意义的自我跨越,把那个无中生有的形上智慧控制在自己手里。


来源:阿拉丁照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