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照明宣扬民族品牌还是傍大款?


时间:2010-07-08





  众所周知,任何一处大型公共建筑物里面,都需要安装成百上千的照明灯具。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一些“洋品牌”产品已经占领了北京大型公建照明产品的大半江山。对此,有国内厂商感到不平。业内人士如是说人们经常出入的各种机关办公楼、商场超市等地方,普遍安装有数目众多的格栅日光灯或环式节能灯。

据介绍,目前国内一般单位对于建筑物照明产品的选择,大致有两种状况。一种是建设单位直接参与意见,指定品牌产品;另一种是建设单位不参与意见,完全交付设计院或总承包单位负责。说起对建设单位统一采购照明产品的看法,这是‘洋品牌’灯具在大型公建中盛行的关键。与“国货”企业没有“洋品牌”厂商注重品牌宣传,企业知名度相对较弱有关。

对于建设单位不参与意见,总承包单位负责选购照明产品的做法,笔者采访相关部门负责人说:“甲方不参与意见的情况下,有些乙方受利益驱动,往往不选择货真价实的质量上乘的产品,而是专门使用一些所谓的‘洋品牌’灯具。这种做法的后果是使公共场所的照明灯具屡屡发生‘频闪’现象,在这种环境里工作的人们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视力受到损坏。另外就是一些特殊单位,例如医院,会因电子产品不合适而影响医疗设备正常运行。”

有很多企业并不是真正的产品质量过硬,而是徒有虚名,拉来一些大型的项目与其合作,但是实际并不真的参与意见,工程中可能会使用其它的产品来以好充次,而赚取利润。

例如浙江晶日照明是今年世博会法国罗阿馆合作企业,创盛光能源、贝盛光伏,都借着世博会的东风和一些外商合作。还有通士达和GE的合作,殊不知,和外国企业合作中国企业只赚到5%的加工费,而中间绝大部分利润均落入了国外经销商和进口商的腰包。合作的目的何在,是在宣传自己的品牌还是,为他人做嫁衣用和洋人合作低额利润来换取“世界地位”呢?这是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90%的市场份额和5%的利润,两个数字虽然不能简单作比,但其背后所影射出的严重失衡现象,却发人深省:难道,中国制造永远只值那一点点蝇头小利吗?如何才能改变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尴尬处境?

笔者认为,质优物美的中国产品向来不缺少世界商机,其缺少的是一个长效、成熟的品牌运营机制。长期以来,品牌建设一直是我们这个经济和贸易大国的短板,即便是那些已经“走出去”的国内知名大企业和大品牌,其在海外、特别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要么是依然主要销售贴牌产品,要么是自主品牌影响力甚微。这些国人眼中的佼佼者尚且如此,足见我国品牌建设之路任重道远。


来源:搜狐家居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