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消费试点明年启动撬动万亿市场需求


作者:刘玉其    时间:2013-10-31





  信息消费城市建设的关键在于激活需求。专家认为,信息消费主要通过信息应用,具体到数百项智能化应用服务社会经济,为城市带来超百亿的经济增量

  国务院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得到了有力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全国范围内遴选50个市县、区,从2014年1月开始开展为期两年的首批信息消费试点。试点结束时,工信部将择优评选“全国信息消费示范市县、区”,进行示范经验推广。

  信息消费试点意在树立城市标杆

  显然,信息消费城市试点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信息消费的热潮,充分发挥信息消费在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

  当前我国信息消费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工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通信业完成业务收入8709亿元,同比增长8.6%;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7.5万亿元,增长35%;软件业完成业务收入2.28万亿元,增长23.7%。截至9月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07亿户,其中3G用户3.68亿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新增1595万户,总用户达到1.86亿户。

  众所周知,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和内需。当下,投资、出口增长渐显疲态,扩大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作为第三产业中重要环节的信息消费堪当重任。信息消费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被誉为扩大内需、提振经济的新引擎。有研究结果显示,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其中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4万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

  事实上,信息消费对经济社会的积极作用不仅在于“量”的增长上,更在于“质”的提升。

  福建省信息化局刘正农认为,如果说以往的引擎是蒸汽机式的,那么信息消费打造的新引擎则是核动力式的。信息消费兼具动力型消费、健康型消费、智慧型消费三重特征。

  首先,信息消费促进信息技术快速渗透到各个领域,促使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创新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的是效益、效用、效率的大幅提升,催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其次,信息既非能量也非物质,既无能量消耗,也不产生污染,其可无限复制的特性,使其拥有最强的杠杆效应。而信息产品生产,相对于其他传统产品,耗能低,占用资源少,产生污染小。这样集成的消费体无疑是真正绿色生态的消费。

  第三,信息具有文化特性,可扩散可共享。促进信息消费,最终体现在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信息鸿沟的无限缩小,全民素质的显著提升,使得经济社会向知识型、跨越式方向发展。这无疑是构建智慧大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各地推动信息消费不遗余力

  当下,全国各地紧抓国家促进信息消费的机遇,纷纷启动信息消费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充分挖掘信息消费市场潜力。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目前已有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出台了实施意见,有关部门已制定60个配套文件。

  北京市已开始着手调研制定促进信息消费政策。北京市经信委副主任童腾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目前制定政策的瓶颈是如何突破现有的产业发展制约因素,腾笼换鸟,利用信息消费促进产业升级、产业替代,把有限的产业资源用到更高端,更集约化的一些产业上去。”童腾飞表示,如何发展生产性信息服务企业,将是北京促信息消费政策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福建省正着手从五方面大力推进信息消费。一是加大信息消费贯彻力度,积极推进厦门市创建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和信息消费示范县市、区试点工作。厦门市目前已成立创建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领导小组。这或许是贯彻国家信息消费战略最迅速的行动了。二是加强信息消费项目的建设,着力培育信息消费重点项目,加快形成一批全国领先的信息消费产品和服务。三是促进信息消费应用的发展,推进数字家庭等信息消费应用和市场拓展。四是支持企业拓展市场和对接合作。组建信息消费产业联盟,促进福建省信息消费类企业与电信、广电、金融等单位开展定制、集中采购合作,实现产业链有效整合。五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推进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光纤到户,深化信息基础网络设施共建共享。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健认为,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政府更多的是起到规划、引导作用,真正推动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应该是企业。据介绍,上海的电子账单公共服务平台采用“政府推动、社会化运作”模式,由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推动,上海付费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承建,水、电、燃气和通信行业公用事业单位配合,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激活信息消费需求是关键

  加快促进信息消费,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百姓的快乐、健康和幸福指数,这也是政府经济工作的根本目的。与此同时,我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当下信息消费概念受热捧与前几年智慧城市之风行颇为相似,但如今智慧城市发展状况令人担忧。国务院参事、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牛文元指出,截至2011年底,中国有154个城市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规划投入建设资金超过1.5万亿人民币。但是,真正能够体现智慧城市内涵,以及智慧城市建设最基础内容的,目前一个也没有看到。

  如何避免信息消费城市试点重蹈智慧城市概念虚火过旺而需求冷淡的覆辙?应该看到,需求不足是阻碍信息消费发展的首要问题。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日本的人均信息消费支出分别为3400美元/年和2400美元/年,而我国仅为190美元/年。而与此同时,信息通信产业正值新一轮变革期,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服务不断涌现,孕育出新的消费热点。在信息消费市场需求滞后于供给的情况下,引导、激活消费者的需求成为促进信息消费的重中之重。

  事实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信息消费试点,说到底就是要通过树立城市标杆,带动、引导和激活其他地方的信息消费需求。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 者:刘玉其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