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信酝酿推类微信应用 发力OTT深化二次转型


作者:邢婷婷    时间:2013-08-02





  今年年初中电信秘密研发的翼聊升级版“翼信”,在经过近半年与网易的联合研发下,将以全新形象在8月下旬面市。在经过半年的磨合后,最终确定由中电信与网易联合成立合资公司单独来运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OTT的蓬勃发展正在对传统通信业务造成冲击,面对挑战,三大运营商皆有动作。中移动重构飞信,中联通则携手微信推出“微信沃卡”,中电信在其自身面临二次转型的背景下,同样选择即时通讯作为突围OTT困境的突破口,此次携手网易推出类微信应用,无疑可看作其发力OTT,深化二次转型的举措。

  中电信酝酿推类微信应用

  据悉,此次中电信与网易合作推出的类微信应用,支持发送文字与语音信息、图片、视频通话,群组聊天,向三大运营商全网免费发送短信,同时还具备固话语音留言功能,用户通过手机端发送语音至固话端,固话则会以来电提示有一条语音留言,固话收听后可以选择提示数字键进行回复。此外,该应用未来还有可能与IPTV对接,支持智能终端与IPTV之间进行免费语音交流,还可以利用网易邮箱庞大的用户群,将语音、视频发送至用户邮箱,实现统一通信服务。不过,目前该应用的最终名字尚存迷雾,此前《南方都市报》等媒体透露其将定名为“叮叮”,但中电信协同通信基地的内部人士透露,“叮叮”名称已被否决,该应用或将回归最初的创意名“易信”。

  该应用的诞生被看作是电信与网易间一次双赢的合作。未来网易将把其注册用户与其关联,进行信息推送;电信则将借助网易超过5.5亿的邮箱用户和超过1.2亿的新闻客户端用户,将其原本就很庞大的用户基数进一步扩大。但业界对于这一应用的前景并非全然叫好,原因一是微信等OTT业务的强大冲击,二是此前中移动在飞聊等同类业务上尝试的失败,让业界的态度变的更谨慎。

  飞聊是中国移动于2011年9月28日推出的一款通过手机网络免费发送语音消息、图片和文字,可以单聊及群聊的手机通信软件。对比目前仍“在线”的飞信业务,飞聊的设定看起来更开放:可无缝跨越手机平台和运营商,无需双方都是手机用户,也不必双方都下载客户端……但在实际运营中,飞聊的路却越走越窄。对其“死因”,业界有多种说法,包括运营商在人才、体制等方面的掣肘,还有一个观点是,飞聊一旦崛起,蚕食的将是中移动自己的业务份额,因此运营商对于这类业务,始终难以大力支持。电信专家王立新认为,归根结底,这一现象源于运营商对消费者影响力的下降。他认为,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不是渠道为王、内容为王、终端为王,而是看能否让消费者认可价值所在。在这一点上,目前运营商的影响力已落后于OTT企业。

  应对OTT中电信选择合作

  关于OTT与运营商的缠斗是全球的产业问题。一方面,以微信为代表的OTT业务挤占了语音通话、短信等运营商传统通信业务的利润空间;微信等业务对于流量的消耗又被认为是“抢夺运营商信令资源”。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运营商此前占据主导地位的语音、短信等业务收入本身就在逐步减少,数据收入所占的比重则越来越大,运营商亟待寻求新的利润点,而OTT的迅猛发展已然反应出市场存在饥渴,运营商和OTT走到了“由竞到合”的微妙拐点。

  目前,三大运营商对待OTT的态度各异。中移动由于用户最多,受OTT冲击最大,态度比较强硬;中联通选择与目前较成熟的OTT业务微信合作,推出“微信沃卡”,用户单独购买双方合推的一张特制的3GSIM卡,即可享受微信流量优惠等特权服务;中电信同样选择了合作,据悉广东电信将于8月推出一款微信+微博专属流量卡,每月仅需6元,便可获得2GB的微信加新浪微博定向流量。另外,广东电信将推飞Young新特权卡+定向专属流量包,3G资费将降至新低。此外,中电信还致力于打造自有业务,正面在市场上与微信等竞争。

  三大运营商不同的选择结果如何还有待市场检验,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OTT与运营商间并不存在无解的对立。一方面,OTT的发展大势所趋,但目前OTT应用的主体仍集中在“通讯”上,还有很多潜力可挖,运营商也不可能兼顾所有领域发展自有应用;另一方面,OTT业务发展的再好,也离不开管道的支持,这就给运营商和OTT企业深度合作创造了基础。



  加速自身OTT化进程培育互联网基因

  近年来,面对OTT的汹汹来势,电信运营商一直在探寻“去电信化”的转型路径,即从传统语音、短信等电信服务向与电信运营商传统优势不相关或相关性较小的新业务发展。以中电信为例,早在2012年6月,中电信八大互联网基地中的天翼视讯基地、游戏基地和天翼阅读基地就相继宣布进入独立公司化运作阶段,这被视为中电信从体制上去“电信化”的探索和尝试。显然,中电信希望基地的公司化运作,能以更符合行业发展的模式来培育新业务,让这些专业公司既可不受运营商体制掣肘,又能通过市场化方式与集团优势对接。

  此次与网易合作开发类微信应用无疑是中电信在OTT领域的一次深度探索。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中电信“去电信化”培育互联网基因的真正开始,即由电信服务向信息服务、信息娱乐服务的延伸,实现向电信和传媒两种规律、流量经营和传媒两个平台、流量价值上的二次开发和销售新经营理念的转变。无论未来中电信具体采取服务定制、资源互换、定量流量包还是增值平台,亦或是广告领域的方式合作,都将给其在其他“非电信”领域的尝试提供参考。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运营商的“去电信化”创新业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一,需要立足市场,坚持专注、快速、创新,做精,做深,做专,做细,提供满足垂直市场的产品,并通过高效的运营不断提高客户体验,满足客户需求。第二,不能总“吃老本”,要再创新优势。“发挥电信网络优势”是此前运营商在创新业务时经常提到的,但随着市场不断发展和技术的飞速进步,“电信网络优势”的技术实力虽然在提升,但对用户的影响力却在逐渐的下降。在此情况下,电信运营商必须与时俱进,重塑新的优势,努力打造建立在新的关键资源能力基础之上的差异化模式。

  从目前三大运营商的举措来看,显然大家都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在正确认的方向进行尝试。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 者:邢婷婷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