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革新资费速转型C2B模式显流量经营之重


作者:李晓玉    时间:2013-05-28






  2013年,C2B模式在电子商务、家电、手机等多个领域蔓延,引领市场新的消费模式。如今,这股C2B的消费潮流也开始渗透到运营商的套餐资费设计和定价模式上。

  无论是中电信此前推出的积木套餐,还是中移动近日推广的自选套餐,都表明随着国内数据业务的发展,运营商的3G竞争正逐渐深化。3G时代的套餐融合语音和数据业务,原来2G的资费设计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消费需求。同时,移动互联网用户体验为王,运营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寻求变革,满足不同用户个个性化需求。

  从B2C到C2B,运营商革新资费设计

  近日,中移动面向全网用户推出18-48元的自选套餐。据了解,“自选套餐”包括语音通话、上网流量和数据业务三大部分,其中,必选项的语音通话包含本地和长途通话两种方案,分18元、28元、38元、48元四档,可选项的上网流量分5元、10元、20元、30元四档,数据业务则有短信包、彩信包、手机邮箱、手机报等业务可供选择。这些业务最多能组合出700多组个性化资费套餐。今后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择资费套餐,并通过中移动官网一键下单。据悉,中移动早在2012年初就提出“自选套餐”的理念,并从该年7月始在陕西、四川、新疆、湖南等13个省份进行了试点推广。

  而在今年4月中旬,中电信也推出了积木式套餐。与中移动类似,中电信的积木套餐由语音、流量、短信和3G应用四部分组成。为便于用户精准选择适合自己的套餐,中电信还在网上营业厅提供了多种个性化套餐推荐和流量计算器等辅助工具。

  此外,中电信还在套餐定价模式上做出尝试。5月3日,“中国电信网上营业厅”在微博上推出有奖转发活动,该条微博每被转发10万次,中国电信的“飞young纯流量套餐卡”将由原价50元下降1元。最终,12天500多万次的转发使这款套餐的“全民最终定价”为1元,用户可以限时抢购。

  旧瓶装新酒,资费改革紧扣数据消费趋势

  事实上,自选套餐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07年,中联通放号156号段时就曾尝试过积木式资费。当时的积木式套餐分为语音类产品和增值类产品两大类。其中,增值业务包分为短信包、GPRS流量包、彩信包、本地业务包。不过因操作繁琐该套餐未能长期沿用。

  与中联通积木套餐相比,近期电信、移动推出的自选套餐已是形似神不似,增加了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基因。例如,在内容上,前者以语音短信业务为主,后者则以数据业务为主要卖点,数据业务成为分档的重要标准,语音低值化成趋势;在操作上,借助于运营商的网上营业厅、客服热线、线下营业厅等多种渠道,用户定制更加便捷。

  据工信部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月户均流量达117.4M,同比增30.4%。移动互联网用户净增5302.8万户,达8.17亿户。随着数据消费渐成规模,运营商的套餐资费改革势在必行。

  一是强化用户的选择权,精细化流量套餐管理。时任中国电信创新业务事业部总经理肖金学谈到电信行业的C2B潮流时曾表示,“未来消费者的话语权会越来越强,他们的需求是个性化的,与此相对应,商家应该提供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过去的那种规模化生产和标准化供应。”

  二是简化3G套餐设计,优化资费结构。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为王,松绑套餐、取消对用户对单业务的约束和限制规则、降低数据业务使用门槛,也是吸引用户、提升用户黏性的途径。

  三是资费套餐受电信市场发展节奏、市场格局和市场地位等因素影响,资费设计重点应有差异化。

  根据运营商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4月,我国3G用户达2.93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25%。中电信、中移动、中联通的3G用户分别为8114、12002.2、9189.2万户,市占率分别为28%、41%、31%。对此,和君咨询合伙人许宁认为,三大运营商不均衡的状态意味着还将有大的市场流动。对中移动来讲,资费设计应以高价值客户保有为中心,但对中电信和中联通而言,资费设计则应该以快速吸引客户为主。而放眼国外,国外的运营商们已经根据本国运营市场数据业务发展现状尝试共享数据套餐、限制流量 顶资费等诸多资费新政。



  还用户话语权,刺激运营商加快转型

  从传统的固定套餐,到如今的自助餐,体现了运营商资费设计理念的革新。从B2C到C2B模式的转变,是运营商从产品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转变的标志,更是运营商拥抱移动互联网时代,从传统的通信业务提供商向信息服务商转型的一个注脚。

  还用户话语权是电信业服务本质的回归,但取消套餐模式短期看对运营商的增值业务将造成一定压力。

  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移动互联网企业推出的新型移动互联网应用,对传统移动增值业务中的短信、彩信、彩铃、手机报等产生全面的冲击。移动短信业务用户4月减少971.5万户,渗透率由去年同期的73.7%下滑到67.5%,点对点短信量同比下降10.9%;彩铃、手机报等用户渗透率分别下滑7.2、3.7个百分点。电信企业采用客户套餐中赠送或者捆绑方式发展移动增值业务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典型如彩信业务,用户基本也都是在客户套餐到期就放弃。

  运营商依靠传统的捆绑套餐模式来发展移动增值业务的思路已经明显落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挽留用户不能仅通过强制捆绑获得,根植互联网基因,满足用户对数据流量和3G应用个性化的深层需求,才是现阶段运营商吸引用户的关键,也是最终在3G竞争中拔得头筹的重要筹码。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 者:李晓玉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