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收费背后的博弈缘何反反复复?


作者:高凡玉    时间:2013-05-06





  在这个充满矛盾的时代,有些事情总让人难以琢磨。表面看来是一种思想的迟疑或者优柔寡断的犹豫,其实大多都是各种利益在事物表面之下的暗战和力量的重新布局。天下万物总是相生相克却又相辅相成,最终在纠结的过程中走向暂时和谐却又蕴涵着下一次巨大的分裂及对抗,譬如微信收费与否与电信运营商未来生死的关系。

  近来,三大运营商陆续出炉2013年第一季度财报。其中,微信对传统业务的替代作用明显,收入和利润的下滑,这表明电信运营商已经不能再对微信带来的冲击熟视无睹。对此,笔者认为,电信运营商有三种选择:一是拱手相让,任由微信产品大行其道,对自身的传统业务替代与快速蚕食;二是采取折中的方案,出炉相类似的同质化产品,但电信运营商与微信类似的产品一直没成气候,错过了竞争的最好时机,即使各自重新推出类微信产品,效果与微信也不可同日而语;三是协商解决微信过多占用网络资源的问题,从中找出共识,获得共赢的机会与可能。电信运营商得以喘息,加快自身转型,培育替代产品,不仅革自己的命,连微信一同革掉,可能性有,但现阶段不太现实。

  近一段时间,电信运营商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微信收费的新闻一出,引起公众的广泛重视与参与。电信运营商颇为无奈地被树立成反面垄断典型,成了地主老财,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许自己的地盘生长其他的花花草草。各类媒体上各类人士的各种目的的解读,对这一话题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次次地激起公众的愤慨,口诛笔伐,怨声载道,电信运营商又一次充当了被批判的对象。

  解析各种言论,不明就里的多,理智客观的少。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免费的就是好,收费的就要被打倒。况且原本是免费的,突然又要收费,怎能不激起公愤?其实,某些公众言论之所以过激,无非是触动了他们“不愿花钱”的底线。作为普通用户,潜意识无非就是,微信得到了大家爱戴,如果收费,就是对大家爱戴产品的打压。归根结底,用户是担心继续使用微信需要再承担额外的费用。

  一直以来,公众担心运营商对微信收费会引发微信对用户的收费。在这个问题上,电信运营商坦诚,自身的网络承载由于微信用户的快速膨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微信的东家——腾讯则对外透露,正准备技术解决。其实,关键问题不是微信对电信运营商网络资源的占用,或是网络承载的技术问题,而是微信业务对电信运营商传统业务的替代。微信已经等同于直接从电信运营商的碗里抢饭吃,这才是电信运营商最大的心病。

  对腾讯而言,非常清楚微信的威力所在,假借QQ之名,暗度陈仓,直至微信壮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好的产品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才是走向胜利的基础,微信做到了。几亿的用户规模还在继续蔓延,无疑将带给腾讯更多的话语权,这正是微信收费话题能立即引发轩然大波的原因所在。广泛的社会化讨论,模糊了收费的真正对象,不由得令人遐想,是谁在背后兴风作浪,谁才是反对微信收费的最大受益者?

  作为信息通信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信部,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对微信收费与否的表态耐人寻味。在4月23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根据目前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对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业务,政府实行市场调节价管理,即由经营者根据市场情况来决定其是否收费。微信是否收费由市场决定,工信部不会干预,但要加强对电信市场的监管,防止企业利用垄断地位排挤竞争对手。

  从积极的角度看,工信部此番表态更强调了将加强对电信市场的监管力度,鼓励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形成良性的发展格局。但前一段时间,各类媒体广泛参与的微信收费议题,引发了公众对自身利益的空前关注。讨论过程中,大多数人没有注意到微信收费指的是运营商向微信的开发商腾讯公司收费,是企业之间的成本分摊,并不与普通用户发生直接关系。电信运营商向腾讯收费并非普通用户理解的“双重收费”。或许,正是因为社会上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促成了相关部门耐人寻味的态度,而这正是一些互联网公司希望达到的效果。

  可以说,微信收费与否,不仅是电信运营商与腾讯之间的博弈,更是以腾讯公司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与传统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利益格局的再分配。这也可以解读为微信收费问题之所以在极短时间内成为引起社会热题的又一个根源。尽管关于OTT的问题,不同的角度与利益方有不同的看法,但以OTT业务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正在伺机颠覆和取代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基础业务,却是不争的现实。



  微信收费与否,其实是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新旧两股势力,在争夺未来信息产业主导者的地位,是挑战者与被挑战者的较量。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电信运营商,都应该在此次的拉锯战中,重新对自身进行定位。诚然,由于信息技术处于剧烈的变化中,未来没有固定的模式,一切都在探讨和可塑中形成。无论是电信运营商不可避免的被管道化,以及去电信化,还是互联网公司未来如何摆正与传统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替代关系,都处于摸索与磨合的状态。也正是如此,微信收费与否就不是简单的收入问题,而是应该看透其背后的战略格局,甚至是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制约与反制约的生死搏杀。

  如果是基于微信用户庞大的规模,促成了四面八方的舆论反对微信收费,应该说是腾讯以用户意见作为挡箭牌,取得了阶段性的舆论胜利,为自己接下来与电信运营商对等的谈判,增加了有力的砝码。即使进入到4G时代,技术的更新解决了现阶段的难题,电信运营商或可对微信为代表的OTT业务过多占用网络资源网开一面,但对于被取代的传统业务及继续下滑的收入,电信运营商无论如何都不会应允。特别是近日,国资委对央企又提出了10%增长率的要求,不仅仅是经济指标,更上升到政治任务,对电信运营商的压力可想而知。也可以说,微信收费与否的问题很好解决,不好解决的是电信运营商被替代的传统业务和下滑的收入。如此看来,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也只能在市场上见分晓了。

  微信收不收费不是根本问题,电信运营商的生死才是大问题。可怕的是以破除垄断的名义,被打倒的垄断又被新的垄断所取代。如果腾讯的微信用户发展到7亿用户的规模,对于其他的互联网公司的OTT产品,显然将是另外一个大象。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 者:高凡玉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